栏目导航
-
论李攀龙文学创作的地域特性与乡邦情节
-
作者:
张东昀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齐鲁
李攀龙
地域特性
文学创作
乡邦情节
日期:2018
-
描述:
李攀龙在齐鲁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其认识、观念在齐鲁文化的孵化下变成牢不可破的思想信念,并使他的诗歌带有明显地域性。这些诗篇大都与其生活的乡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或取材于山东,或来自同乡学人的诗文唱和。李攀龙对齐鲁文人影响是深远的。在李攀龙的推动下,乡邦文学的创作潜力被充分发掘。"济南诗派"得以光大,一度左右文坛风气,引领文坛好尚。
-
反本溯源 拟议成变——论李攀龙的七律
-
作者:
杨艳香
来源:
天中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七律
正格
李攀龙
反本溯源
变格
日期:2018
-
描述:
李攀龙的七律崇尚盛唐正格。在七律选学上,他以《古今诗删》《唐诗选》为代表,选录了初唐大量的应制诗,同时以盛唐七律为正宗,排斥中晚唐,实际上反映了他对七律源变的深刻考察。李攀龙贬斥杜甫七律的变格,同样源于他对七律正格的呼唤。在这种七律正体观的影响下,李攀龙从体裁、章法、诗风等方面,努力在实际创作中尝试创新性的回归。体裁上,重新建构七律与歌行之间的同源关系,使七律由"诗歌"向"歌诗"的传统转变。章法上,以往复顿挫之法来避免七律的平板单调。诗风上,崇尚盛唐时期以王维、李颀为代表的温和典雅之风,为达到这种典雅之风,在用典上不着痕迹,十分考究。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突破情景融合的传统模式,或全以景物的意象化,或全以情感的意象化,形成完全意象化的表达。
-
李攀龙对明中叶山东诗坛的影响
-
作者:
周潇
来源:
东方论坛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山东诗坛
明诗
李攀龙
复古派
日期:2018
-
描述:
李攀龙是继边贡之后的又一位山东籍文坛巨匠,作为"后七子"诗社领袖,他对嘉靖后期山东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通过结识志同道合的山东进士,推动了第二次复古运动的诞生;二是积极奖誉揄扬济南同乡,促进了"历下诗派"的兴盛;三是一批私淑瓣香或交往唱和的文人士子宗尚其主张,壮大了复古力量,扩大了复古运动的影响。最终在嘉靖后期诗坛上,一批优秀的山东诗人崭露头角,绽放异彩,也使山东在北方诗坛的地位日益显要。
-
旧题李攀龙《唐诗选》的早期版本及接受现象
-
作者:
许建业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古今诗删》
《唐诗广选》
李攀龙
《唐诗选》
日期:2018
-
描述:
旧题李攀龙《唐诗选》虽被判为伪撰,但版本众多,在明清时期影响力巨大。从书志资料入手,可以推考《唐诗选》的早期出版情况:在《古今诗删》和现存《唐诗选》两种版本系统以外,很可能还有一种《唐诗选》“早期版本”,其流传时间甚至比《古今诗删》还要早。而“早期版本”的文本内容和篇幅,也应有别于《唐诗选》的现存版本系统。《唐诗选》“早期版本”“现存版本”及《诗删》三者虽然有密切关联,但其取舍与规模始终有别,明清诗论家究竟依据何种选本和版本讨论李攀龙选唐诗,成为一个独特的问题。
-
李攀龙“诗可以怨”说探论
-
作者:
孙学堂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李攀龙
复古论
诗可以怨
日期:2018
-
描述:
嘉靖后期李攀龙论诗一再强调怨情抒写,主张把厌弃污浊世俗的高洁情操表现得慷慨激烈,甚至将其提高到"诗教"高度,为"诗可以怨"这一传统命题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李攀龙的诗论中,"诗可以怨"说具有本体论意义,能够代表严嵩当国时期后七子的情感取向。就宋代以来文学思想的发展而言,此说在"去性理化"的过程中迈出了较大一步,标志着个体主体性的增强,其消极意义是对个体怨情的张扬有过度之嫌。李攀龙的"诗可以怨"说与复古论有关,但其本身不属于复古论,反而为束缚和遮蔽诗人心手的复古主义诗学向现实社会和当下人生敞开了一扇窗口。
-
别体同传: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
-
作者:
叶晔
来源:
斯文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嘉靖以来首辅传》
互见叙事
王世贞
诗传
《鸣凤记》
日期:2017
-
描述:
互见叙事,是中国古典文学叙事的重要技法之一。自《史记》、唐人叙事诗传、宋人集部散传一脉而下,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创作传统。明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他自觉地认识到不同文体在叙事技法上的差异性特征,使用诗传、散传、乐府、史传等多种文体,结合李攀龙、严嵩二人事迹,进行别体同传的互见尝试,丰富了这一创作传统的时代内涵。甚至作者尚存争议的《鸣凤记》传奇,因关涉严嵩史实,亦可借此互见叙事之视角,考察与王世贞《乐府变》《嘉靖以来首辅传》等作品的文本关联,从而为讨论这部传奇的作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
素材五 《项脊轩志》里的别样情
-
作者:
来源:
高考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7
-
描述:
素材展示中国古代散文曾出现过三次高峰,即先秦时代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唐朝中期及北宋时期八大家的散文,清朝桐城派。总的讲,唐宋八大家之后,散文一直处于落潮状态。到明中叶出现了以李梦阳、王世贞、李攀龙、何景明为首的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认为文章一字一语都要以汉朝以前的为好。与此同时作为反对派而出现的以王慎中、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他们着重学习唐宋散文的平正、通达,力求自然,不落俗套。在唐宋派中以归有光的创
-
王世贞抚郧期间矛盾心理探析
-
作者:
张彭
来源: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矛盾心理
抚郧
归隐致仕
王世贞
济世治国
日期:2017
-
描述:
王世贞是明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与李攀龙等人并称“后七子”,在李攀龙逝世后,更是成为了文坛领袖。他曾经领导了文学复古运动,复古的本质就是要用文章表明其政治主张,他的文学创作始终与政治保持着密切关联。万历二年,王世贞督抚郧阳,其间写过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王世贞抚郧期间在济世治国和归隐致仕两个人生追求中痛苦挣扎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也正是王世贞晚年人生观和文学观转变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