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试论刘凤与汤显祖的乐律之争——从隆万政治的复杂变局说起*
作者: 李舜华 来源: 文化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论 复古与性灵 隆万时期 刘凤 汤显祖 日期:2016
描述: 约在万历十四年至十五年间,和李攀龙、王世贞鼎足而三的吴中耆宿刘凤与汤显祖书信往来,就当时如何复古乐、复古文学颇有议论。其核心问题有二:一是重器数与重人声,二是尚北音与尚南音,而直接反映了嘉靖以来,尤其是隆万之际,以江南为中心,南北会通风气下,文坛的复杂变动,并直指当时政治的复杂变局,及其影响下士林精神的嬗变。可以说,无论在乐学还是在文学上,刘、汤二人的具体主张其实颇有相通之处,但是,一个志在复古乐,一个却以今乐(曲)自放,最终在精神志趣上分道扬镳。
高凤翰济南交游探幽
作者: 侯传林 来源: 春秋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雪楼 使人 济南人 李攀龙 边贡 苦吟 贤良方正 高凤翰 清代诗人 南行 日期:2016
描述: “一曲湖光月一轮,兰桡相送好黄昏。他乡兄弟怜萍叶,异成文章付酒樽。渚水空潆迷旧迹,柳枝顦顇剩遗恨。藕花不断年年发,消尽千秋楚客魂。”这首诗作是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高凤翰《月夜泛大明湖八首》其中一首。济南作为千年古城,也许在众多历代抒怀大明湖的名人诗作当中,这首诗只是其中一首普通的诗作,不及“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那些脍炙人口的绝句,使人难以忘怀,但作为高凤
百花洲,掀起你的盖头来
作者: 田照河,程鹏,黄勉华,宗爱迪 来源: 走向世界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雪楼 府学 百花洲 济南府 李攀龙 诗如画 历史文化保护 landscape 八景 历史风貌 日期:2016
描述: 明府城——600年前的济南府,泉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核心区域,在她的东北角,有这样一处令人期待的宝地:她东起泉乐坊、北邻大明湖、西接府学文庙,这便是“天然画图”——百花洲片区。这里,当下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历经高规格的规划、精心的建造,不久的将来,明府城-百花洲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将如诗如画般展现于世人眼前。
被遮蔽的个体:毛先舒“格调”诗说及其意义
作者: 黄卓颖 来源: 浙江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恶道 格调说 毛先舒 日期:2016
描述: 自从明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自觉围绕体制、气格来建构他们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便成为一个极为流行的命题。从李梦阳、何景明,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再到明清之际的申涵光、归庄、毛先舒,后至清代的沈德潜、李重华等人,构成了一个格调诗说发展的脉络,其中前后七子、毛先舒、沈德潜又起到了轴心的作用,而作为连接七子与沈德潜的中间链条,毛先舒所建立起来的“格调”诗说,以讲究法度的调控、情感的节制、诗艺的内敛为重要内涵,其凸显的是一种雅化的情怀与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这既区别于“主于涩”而强调气的七子“格调”说,又与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语境中言说格调的沈德潜不同。因此,考察毛氏的论诗大旨,对于梳理明清两代格调诗说的迁衍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爱在百花洲纷飞
作者: 王庆梅,宗爱迪 来源: 走向世界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雪楼 百花洲 夏雨 文朋诗友 小妇 李攀龙 竹冰 文人雅士 蔡姬 抚养成人 日期:2016
描述: 漫步百花洲,你会发现,她与济南这座城市一样,从来不缺浪漫的邂逅,也不乏爱情故事。你看,百花洲畔那三三两两的恋人,或手挽着手欣赏如画美景;或依偎着坐在垂柳下呢喃私语;或穿行于古巷老街,不时发出一声惊叹:原来夏雨荷住在这里!白雪楼上的蔡姬真的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吗?百花洲,历来被文人雅士垂青。这么美的画面,只有才子佳人式缠绵爱情才配得上,不信你且看500年前李攀龙是如何在这一汪碧水中荡出风月无边的。
从《学吟珍珠囊》到《诗学大成》《圆机活法》——对一类诗学启蒙书籍源流的考察
作者: 张健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机活法》 《学吟珍珠囊》 《诗苑丛珠》 《诗学大成》 日期:2016
描述: 《诗学大成》是元明清三代广为流传影响巨大的诗学启蒙读物,屡经翻刻重编,但其编者及版本流传状况,鲜有论及。通过考察《诗学大成》之版本源流,可知《诗学大成》源自《诗苑丛珠》,《诗苑丛珠》源自《学吟珍珠囊》。《学吟珍珠囊》可能为金人所编,《诗苑丛珠》乃是金亡后平阳人仇舜臣增广而成。《诗学大成》在元代有毛直方序本与林桢编集本两个系统。入明后,两个系统的本子经多次重刊,万历年间,更被重编,改易书名,托名李攀龙、焦竑、王世贞等编校,《圆机活法》《诗林正宗》等皆由此而出。
跋柳公权《兰亭诗》(局部)
作者: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辑整理 李攀龙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卮言 太子少保 古诗文 书法理论 古代书法 刑部尚书 后七子 日期:2016
描述: 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苏州太仓人。他17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好作古诗文,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艺苑卮言》等,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李攀龙死后,王世贞独领文坛20年。此外,王世贞还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与众多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谊。他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对于书法理论的研究非常深入,且不乏新见。他主张从古入手,对古代书法进行考究源流、分辨优劣、品评格调,还做了大量的古代书法理论的编辑整理工
王世贞创作实践与文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及分期问题新议
作者: 周颖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生涯 分期 王世贞 演进 复古 日期:2016
描述: 关于王世贞文学生涯分期的问题,学界尚无定论。通过全面、深入、微观地考察王世贞创作实践与文学思想演进的整个过程,可形成对其文学生涯分期问题的正确认识。嘉靖二十七年冬与李攀龙定交之前,王世贞的创作实践是不自觉的,尚未形成独立的文学思想。与李攀龙定交后,王世贞开始树立明确的文学复古思想,追随李投身于复古运动。在此过程中,二人的思想分歧逐渐凸显,并在嘉靖三十八年得到公开承认。之后,王世贞在创作上渐趋丰富多元,文学思想也渐趋包容开放,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万历四年《弇州山人四部稿》的完成。从万历四年十月到万历十八年逝世,他的创作愈加灵活、臻于纯熟,文学思想也最终定型,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上页 1 2 3 ... 7 8 9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