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恽寿平的绘画艺术
作者: 蔡星仪 来源: 中国书画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没骨花 明嘉靖 恽寿平 李攀龙 恽向 绍芳 明崇祯 徐崇嗣 后七子 江苏武进 日期:2016
描述: 恽寿平出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1]。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上店镇人。其曾祖父恽绍芳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万历至崇祯间家道开始中落。祖父恽应侯早逝[2]。堂伯父恽厥初、恽本初(恽向),堂叔父恽于迈等均是明末清初的名士。恽寿平曾祖父恽绍芳在明嘉靖年间已常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交游唱
孟思生平家世小考
作者: 朱仙林 来源: 文艺评论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康熙十八年 孟思 明万历 李攀龙 明代历史 谢榛 陈耀文 进士出身 侍御 华平 日期:2016
描述: 孟思,明代直隶大名府(今属河南)人,嘉靖年间较有影响的文学家,曾与谢榛(1495-1575)、卢柟(1507-1560)、李攀龙(1514-1570)、张佳胤(1526-1588)等文学家,陈耀文(1524-1605)等文献学家过从甚密。1可见,对于孟思生平家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对孟思等一批明代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可以补充和深化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状况、人文状况的认知。比如研究卢柟时,卢氏如何蒙受十年冤狱以及如何洗脱冤屈
《春江花月夜》“捣衣”“鸿雁”释
作者: 熊言安 来源: 语文建设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初唐诗人 古今诗删 郭茂倩 《乐府诗集》 李攀龙 《诗薮》 捣衣 刘希夷 日期:2016
描述: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之作,最早见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从初唐至明前期,这首诗一直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李攀龙编《古今诗删》选了此诗后,它的命运才发生了逆转。[1]其后,胡应麟《诗薮》评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
伪托文化底下题李攀龙编《唐诗选》的文本生成与诗学意义——以《唐诗选玉》及《唐诗训解》为考察对象
作者: 许建业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诗选 唐诗训解 李攀龙 伪托版本 唐诗选玉 日期:2016
描述: 题李攀龙编《唐诗选》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唐诗选本,据今人整理现存晚明清初出版的版本约30多种。晚明时期有不少来自书贾坊肆伪托改刻的《唐诗选》版本被推出市场。本研究主要分两篇文章论述:本篇先指出,晚明坊刻的伪托唐诗选本,与通俗小说戏曲一样,有相近的编整方式,故此我们将以文本分析的角度考察,以图能突显其编纂特色和诗学意义。以此,笔者先以题钱谦益评笺《唐诗选玉》为对象,探讨其"张冠李戴"和"增文释义"的伪托特色,以见社会文化介入文学文本的方式或诠释力量;又将考察题袁宏道校《唐诗训解》,以见其"偷梁换柱"和"文本重构"这两种文本操作和特点。结合而观,则应能具体地展现晚明诗学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种独特的面貌。
王夫之论“五言古诗之矩矱”——兼论王夫之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接受与批评
作者: 付定裕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夫之 五言古诗 内在法度 诗体特征 日期:2016
描述: 王夫之在批判接受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基础上,从五言古诗诗体的内在法度着眼,提出“意不枝,词不荡,曲折而无痕,戌削而不竞”为五言古诗诗体之矩矱,这超越了自钟嵘、刘勰以来从时代风格角度论五言古诗诗体特征的局限性。并且从“五言古诗之矩矱”着眼,对五言古诗的历史做了独特之描述。
李攀龙及其唐诗选本中的李白接受观
作者: 苏焘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选本 李白 李攀龙 创作 诗学观念 日期:2016
描述: 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中透露出的仿李白痕迹,以及其编定的《诗删》对李白古诗的裁汰和对律诗和绝句的突显,反映了他从格调理论深化的角度来理解盛唐诗歌的方式及其自身的矛盾特征。与对待杜诗的态度相比,李攀龙在面对李诗时所透露的诗学观念,一体现在古诗创作中对李白不自觉的摹仿方式与其古诗辨体理论的矛盾,二体现在对李诗五律和绝句的拔高与否定其七古歌行之间,涉及到的“唐体”标准的矛盾,三体现在确立所选李诗诗典范时,其雅正观念与诗体观念之间的矛盾。李攀龙对“格调”特色相对较弱的李诗的接受态度,鲜明体现出明中期格调论面临变革的实际状态。
试论李睟光《芝峰类说》中对王世贞诗作的评价
作者: 董就雄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芝峰类说》 朝鲜文人 儒家文化 日期:2015
描述: 本文对李睟光《芝峰类说》中对王世贞诗的评价作深入分析,有以下发现:其一,李睟光对王世贞的评价毁誉参半,认为其诗优点是用意新和深,缺点是以盛唐为宗却未达其境;其二,何景明、李攀龙、李梦阳为前后七子代表人物,诗宗盛唐,李睟光批评王世贞自许兼此三人之长太夸,实隐含追慕三人之意,李睟光可视为前后七子派之异国后继者;其三,李睟光比大部分中国诗评家更早关注王世贞这个复古派大家的作品,在当时而言富有前瞻性;其四,李睟光对儒家思想极看重,体现了朝鲜文人对中国圣贤一同看重,甚至以华夏民族之一分子自居,足见儒家文化是明代除诗学外,对周边国家影响广远的重要环节。
竟陵派的竞争策略、改编行动和群体心理阐释
作者: 冯小禄,张欢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领袖 竟陵派 群体心理 日期:2015
描述: 竟陵派所探寻的竞争策略,是站在两个极端对立的后七子派和公安派之后,惩前毖后,提出灵、清、厚的流派主张,以满足失去旧领袖李攀龙和袁宏道后的群体心理新需要。为此,钟惺、谭元春对原来倾向于公安派的魏象先、周楷、雷思霈、潘之恒、袁彭年和袁祈年等人,进行了属于竟陵派特色的“改编”。其间,还和袁中道发生了论争。竟陵派策略能成功,在于流派创始人采用了现代大众心理学所研究的独断领袖的说服方法和非理性群体的盲从。
上页 1 2 3 ... 8 9 10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