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情与理冲突比较
作者: 付芳丽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戏剧 日期:2017
描述: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是一颗璀璨的星,其在戏剧上的造诣也为世界各国所尊崇。在同一时期,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汤显祖也被世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所生活的年代相近,二者的文学作品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二者的戏剧都表现出情与理的冲突。具体而言,莎士比亚处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影响最为广泛的时代,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人文意识逐渐觉醒,女权主义逐渐兴起,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大多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新的伦理观,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存在和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男女主人公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与宗教禁欲主义、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制度、封建贵族世仇以及门第观念之间的斗争。我国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生活在程朱理学兴盛时期,但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富有人文主义关怀,肯定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呼吁男女地位平等,而这与当时程朱理学重“理”的思想相冲突。事实上,正是作家对人性的追求这种“情”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固有观念的“理”之间的冲突,成为汤莎悲剧作品的根源。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进行分析,分析二者戏剧中“情”与“理”的冲突,并结合汤莎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产生“情”与“理”的冲突的根源。本文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中西戏剧中的“情”与“理”之辩,并简介“情”“理”之辩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所处时代的呈现。本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情与理的冲突,首先分析了产生这种冲突的抽象环境,其次以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为例,分析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中所变现出的情与理的冲突。正文第三部分在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中情理冲突的基础之上,思考产生情与理的冲突的原因。这一部分主要结合二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比较分析当时社会主流思潮与作家内心的理想追求,以探究二者戏剧中情与理的冲突的异同。
汤显祖诗词研究
作者: 赵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词曲 评点《花间集》 汤显祖 日期:2015
描述: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为官清正爱民,一生却仕途坎坷,因看透封建朝廷的腐朽黑暗,毅然辞官归家,潜心创作。现存诗歌近两千二百六十余首,有诗集:《红泉逸草》、《雍藻》、《问棘邮草》。他的诗歌题材宽泛,内容丰富,在他力主自然、“奇士说”以及情生诗歌等诗歌理论的指导下,或感于世事,或寓情于景,或赠别怀人,或抒家庭悲欢,形成了寓情于景、情景妙合,不逐藻饰、语言朴素的艺术特点,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很多层面,是晚明社会的缩影。而其作为评论家对《花间集》的评点,对词体进行了高度评价,对词艺提出自己的评价标准,也对词坛产生了重大意义。
汤显祖辞赋研究
作者: 姜云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1
描述: 暂无
浅析歌剧《汤显祖》中吴氏的角色塑造——以吴氏唱段“你是我的英雄”和“折柳别”为例
作者: 苏航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吴氏 角色塑造 歌剧 日期:2020
描述: 歌剧《汤显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原创歌剧,近几年,中国的原创歌剧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蒸蒸日上。而《汤显祖》作为上音的一部新歌剧,运用了多种新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从不同层面对中国原创歌剧进行了新的探索,表现了一部从未被演过的汤显祖剧目,它的上演,让观众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这些文学经典诞生的幕后故事和人文底蕴。本人有幸在校学习期间获得了此次宝贵机会,参演了这部歌剧。本论文主要针对剧中女主角吴氏展开研究与写作,以她的一首咏叹调“你是我的英雄”和一首重唱“折柳别”为例,通过对其人物背景、音乐唱段、演唱技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并密切结合了本人的舞台实践演出感受、理解和体会,理论结合实践,阐述如何塑造和演绎吴氏这一角色,希望对将来演唱和研究吴氏角色的同行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汤显祖“情分善恶”在“临川四梦”中的体现
作者: 孟令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情分善恶 汤显祖 日期:2018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以“情”著称,“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最著名的戏曲作品,其中必然体现着汤显祖的情感观。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一文中将“情”分为善恶两种,通过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将这两种情感呈现给观众。本文将具体分析汤显祖“情分善恶”的思想在“临川四梦”中的体现。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情分善恶”的情感观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具体内涵。思想基础主要从传统儒家学说中的孟子的“性善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论述,对明代思想的接受主要从明中后期盛行的阳明心学以及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的影响分析;此外主要分析善恶情的具体内涵以及与其戏曲观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情分善恶”在《牡丹亭》中的体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戏曲作品,所以将其单独列为一章。主要从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涉及杜丽娘、杜宝、陈最良等。杜丽娘是善良美好的象征,汤显祖给予了这个少女最大的关怀与赞美。杜丽娘的父亲与她的老师是很典型的在思想上受到了明代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对待个人情感个人欲望与杜丽娘不同,是善恶情感较为复杂的人物。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情分善恶”在《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三部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涉及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以及所反映的时代风气。《紫钗记》突出表现霍小玉和李益的真挚感情,作者尤为欣赏“有情痴”霍小玉和“无名豪”黄衫客,通过对他们的塑造,体现他所追求的善情理想。在《南柯记》与《邯郸记》中,汤显祖既看到了“情”善的一面,又看到“情”恶的一面。
汤显祖小品文研究
作者: 孙春杰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日期:2019
描述: 暂无
汤显祖《牡丹亭》的改写与翻译:分析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 王广瑜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跨越边界 字幕翻译 青春版牡丹亭 旅行理论 白先勇 汤显祖 日期:2020
描述: 白先勇领衔策画的青春版《牡丹亭》在2004年一推出即受万众瞩目,在海内外的票房上大有斩获,扭转了崑曲自清末以降曲高和寡、观众老化的态势。有监於此,笔者推测青春版之所以创下票房佳绩,之所以能吸引年轻人、非中文母语者进入崑曲演出的剧场,势必与制作团队的「翻译策略」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以翻译的视角观察青春版的制作特色,一方面藉萨伊德的旅行理论、米勒的翻译即「跨越边界」理论探讨汤显祖的《牡丹亭》〈闺塾〉、〈惊梦〉两出戏跨越时空边界後演出形式的转变与现代意义,进而分析演出中的各式媒介共同诠释文本的方式;另一方面从语际翻译的观点探究上述两出戏的字幕英译策略,进而了解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强调与代偿的部分如何影响非中文母语观众对《牡丹亭》的理解和欣赏。
汤显祖岭南诗研究
作者: 罗畅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心态 岭南时期诗歌 汤显祖 日期:2017
描述: 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在贬谪广东徐闻典史的路程中,看到很多带有岭南特质的人文和地理风物,进而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化作诗文和戏曲。岭南之行触动了汤显祖的思想,沿途的山川风光,都渐渐纾解了汤显祖被贬的苦闷抑郁的心境,使其内心平和自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有为心态。正因为当时人生际遇与心理需求的契合,使得岭南之行成为汤显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对汤显祖岭南时期的诗篇探究,可以发现汤显祖的岭南诗、岭南时期心态,对于他后期文学都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第一章从汤显祖岭南诗的创作内容角度入手,对其岭南诗集中笔力做系统的分类和阐述。归纳出这些诗作反映的内容:主要反映汤显祖在岭南,亲身经历的风土民情、记游见闻,以及交游友情。通过具体诗作,详细分析海南、澳门、广东三地的民俗风情、山水林野、异样风物,以及汤显祖在这些地域的交游情况。第二章从汤显祖岭南诗歌的创作心态角度入手,分析其初贬时期的苦闷心境、赴任途中游历的纾解心态、上任时期的有为心态。弄清汤显祖遭遇贬谪之后诗歌风格的变化以及心境的转变。汤显祖岭南心态主要分为:苦闷焦虑、平和自然、积极有为的三个方面,体现他心路历程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三章从岭南诗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入手,分析这段游历对于汤显祖《牡丹亭》和《邯郸记》创作的影响。通过对题材内容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岭南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把握上,从中都可以看出岭南心态对于汤显祖戏曲的影响。本文将从上这三个方面对汤显祖岭南诗,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详细地研究汤显祖岭南诗中包含的具有岭南特质的美景,所做诗文中内在的岭南心态,以及岭南心态对后期作品的影响,期望能于日后的研究有所补益。
上页 1 2 3 ... 66 67 6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