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汤显祖诗学理论研究
作者: 崔鑫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情论 诗教 诗学理论 汤显祖 日期:2018
描述: 汤显祖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明中后期文坛中地位显赫,也是主情文学大潮的代表人物。其诗文理论研究仍处于较冷的阶段,近来这一领域也呈现出逐步升温的趋势。研究者大多将其戏剧的“至情论”与诗歌“主情论”结合在一起阐述,这样就只关注到了他对于诗歌“缘情”系统的拓展,而其思想中不可磨灭的“诗教”传统便被忽视了。本文针对汤显祖的诗论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汤显祖诗学之内涵,梳理其思想逻辑,了解他在复古大潮与主情大潮交错的环境之下,为调和二者所采取的策略,确立他在明代诗学中的地位。第一章主要研究了汤显祖诗歌的“师法观”。汤显祖处在后七子复古思想统治文坛的时代,他坚持了自我清醒的意识,针对复古派宗盛唐的学诗主张,反思出自己的一套师法门径。第一节即论述其师汉魏六朝的独特理念。汤显祖并未满足于此,他后期一转自己的师法观,第二节即针对这种学诗的转变,研究他师香山、眉山以充实诗歌内容的门径,突破了唯六朝为宗的观念,体悟诗歌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在自我领悟当中找寻诗作的无法之法。汤显祖的师法路径中包含了其文质观念,所以在这章的第三节论证了他文质兼备的思想。第二章研究了汤显祖的“自然灵气”论。汤显祖的“气”论,从宇宙生命的哲学之“气”过度到了作家、作品的文学之“气”,并且阐发出“养气”的方法论。此章第一节从他“气”论中两种不同范畴进行论述,首先研究其宇宙生命之气和人体生命之气,并落脚于“气”是沟通天人的媒介,统摄天之气的关键。第二节研究了他的“文气论”。承接其哲学范畴“气”论的逻辑,汤显祖将“气”论引入作家与文学创作中来,认为培养自身之“气”能具有体察世界之“气”的能力,这就为创作时需要沟通内部心灵和外在世界提供了方法论。第三节重点研究了汤显祖的“养气论”,他的养气既继承了道家的“静养”,同时又融入了儒家之“动养”,包含创作条件的论述。第三章探讨了汤显祖诗歌的“缘情”论,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第一节主要讲汤显祖“情”论中“真”的内涵,第二节论述其“情”“志”关系,第三节论述了汤显祖对于明代“主情”文学的充实。第一节关于“情”之“真”的论述,又从“真世出真人”和“真气造真诗”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对明后期礼教极端化的反思,以及对于摹拟之风的纠正。在第二节论述“情”“志”关系时,本文不仅仅注意到了汤显祖对于“情”的宣扬,他的诗论及诗歌创作,更加侧重家国天下、理想志气的表达,相较于个人私情,更加雅正,体现出“情兼雅怨”的审美趋向,这种情感的择取,便又回归到了“志”的范畴。最后一节,本文将他的“情”论,放置在明代的主情文学思潮之中,意欲突显其“情”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汤显祖诗学思想中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封建末期文人在自己儒士身份和文人身份之间的冲突促成。此章针对性的指出了他的三对矛盾:追求不平则鸣的诗作,但创作却大多为应酬之作之间的矛盾;追求意趣神色的诗意审美,但创作手法趋向直叙和随意的趋向之间的矛盾;追求情至的浪漫主义思想,但又无法摆脱古典诗学止乎礼义传统之间的矛盾。本文接着探索了汤显祖在这种思想矛盾中寻求的出路,一则为文人身份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而进行了新文体的尝试,促成了汤显祖的“文变”思想。另一方面,作为儒家士大夫,他仍然维护着古典诗歌典雅的诗教传统,所以他的诗学思想保持“变而成方,不离大雅”的传统。
《汤显祖戏曲集》的述补结构研究
作者: 刘永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曲集》 句法 述补结构 历时比较 语义 日期:2020
描述: 述补结构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结构,它的出现,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精密,另外再加上述补结构的复杂性,因而研究述补结构变得很有必要。本文是专书专题的研究,选择以《汤显祖戏曲集》作为语料来研究明代的述补结构。关于述补结构明代晚期的研究,基本很少,而这个时期其实对于把握整个汉语史的发展脉络其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语料的选择,也是偏重于话本、小说。汤显祖的语言口语性很强,唱词和道白用的都是白话文的系统,可以作为研究汉语史的语料。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文献法、描写与计量相结合、历时比较法来进行研究。语料上选择了明代《汤显祖戏曲集》,以及同一题材的宋代的《张协状元》来进行分析和比较。本文将述补结构分为了:动结式、动趋式、带“得”的结果补语、带“得”的可能补语、带“得”的状态补语,分别对各自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另外,和南宋时期同一题材的《张协状元》进行了历时对比,总结出述补结构发展到明代的特点。本文的主要内容为:序言部分,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综述、语料的版本、性质以及研究理由,研究方法这几方面,另外对本文的分类、使用符号作了说明。第一章讨论了动结式述补结构。句法层面主要从补语的类型来分析,将其分为了补语为动词、形容词、意义虚化的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补语为动词和意义虚化的占绝大多数,其中VC和VCO这两类是用例最多的。《汤显祖戏曲集》中的动结式形式很丰富,发展得很成熟。述语大多为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多于不带宾语的情况。动结式后不带宾语的,动结式进入受事主语句、施事主语句。另外,从中也可以看出动结式与处置式、被动式结合紧密。对于VOC形式,在语料中只找到了1例,还是可以看出,动结式发展到明代,述语和补语结合得较为紧密,VOC形式逐渐消亡。语义层面,补语的语义大多指向动词,其次是指向受事。第二章讨论了动趋式述补结构,将其分为了趋向述补结构、趋成述补结构和趋态述补结构来进行分析。趋方述补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在趋方述补结构中,还发现了与处置式、被动句、使令句的结合。趋成述补结构,述语都为普通动词充当,带宾语的多于不带宾语的。趋成述补结构也有与处置式、被动式、使令句相结合的用例。趋态述补结构形式主要是带宾语的和不带宾语的,述语可以由普通动词和趋向动词来充当。语义层面,趋方述补结构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或施事;趋成述补结构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或受事;趋态述补结构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第三章讨论了带“得”的结果补语。肯定结构多于否定结构,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V得O”占据优势。“得”的语义依旧是实在的,表示动作后发出的结果。其中特殊的“V得个O”中的“个”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保留量词的用法,另一种是由量词量化为结构助词。语义层面,补语的语义指向动词的占绝大多数,指向施事的较少。第四章讨论了带“得”的可能补语。否定结构多于肯定结构,述语大多由普通动词充当,补语由普通动词和趋向动词充当。“V不C”形式占用很大的比例,补语可以由趋向动词和普通动词充当。存在大量的补语进入到了疑问句中,表示对动作行为可能性的询问,疑问标记大多为“怎”。语义层面,补语的语义大多指向动词,指向受事和施事的较少。第五章讨论了带“得”的状态补语。肯定结构多于否定结构,“V得C”占据绝对的优势,补语由性质形容词充当,述语则为动词。其次是“V得OC”形式,表示动作发出后宾语呈现的状态,宾语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补语层面,补语的语义大多指向动词,指向受事的,形式主要为“V得OC”形式。第六章则是《汤显祖戏曲集》与《张协状元》述补结构的差异。首先,按照《汤显祖戏曲集》的研究模式,从句法和语义层面,对《张协状元》中涉及到的述补结构作了描写和分析。结论主要如下:动结式句法结构较为单一,使用频率较多的为补语意义虚化的。动趋式使用频率较多的为趋方述补结构,趋成和趋态述补结构使用的较少。带“得”的结果补语,“V得O”是主流形式,肯定结构使用多于否定结构。带“得”的可能补语,主流形式是“V得O”和“V不得”,述语都由动词充当,否定结构多于肯定结构。带“得”的状态补语,主流形式是“V得C”和“V得OC”,补语大多由性质形容词充当,肯定结构多于否定结构。历时层面,动结式述补结构,《汤显祖戏曲集》中,补语为意义虚化的,依旧是主流形式,这沿袭了南宋的发展趋势。动结式的形式较为丰富,对于补语为动词的,带宾语的多于不带宾语的,与南宋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在《张协状元》中,并未发现“VOC”形式,也没有发现“V个C”形式,说明“V个C”在宋代还并未产生。在《张协状元》中,动结式与处置式和被动句的嵌合用例很少,而发展到晚明,则与处置式和被动句结合的紧密度越来越高。动趋式述补结构,《张协状元》中趋方述补结构为主流形式。到了晚明,趋成述补结构使用较为发达,用例多于趋方述补结构。趋态述补述补结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张协状元》中的“VCOC”形式在《汤显祖戏曲集》中并未发现,趋成述补结构在南宋是带宾语的多于不带宾语的,而发展到晚明,则是两者使用频率相当。在《张协状元》中,未发现与处置式结合的用例,而在《汤显祖戏曲集》中则有,说明动趋式发展到晚明,与相关句式结合也越来越多。带“得”的结果补语,在形式上,没有差别,依旧是肯定结构多于否定结构,“V得O”使用频率最多的形式,依旧沿袭南宋时期带宾语的多于不带宾语这一趋势发展。在《张协状元》中,“V得个O”依旧保留着量词的用法,还未发展出量化为结构助词的用法;而在《汤显祖戏曲集》中,则发展出了量化为结构助词的用法。带“得”的可能补语,与南宋相比,多了“V得CO”和“V不CO”形式,依旧保留着否定结构多于肯定结构的趋势。“V不得O”形式也在逐渐减少。“VO不得”也呈现出减少趋势。带“得”的状态补语,从南宋发展到晚明,结构一直很稳定,没多大的变化,依旧保留着“V得C”是主导形式的特点。另外是对于带“得”的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在《汤显祖戏曲集》中,有“得”与“的”混用的情况,而在南宋时期则没有。结语部分,对所研究出的结论作了说明。述补结构从南宋发展到晚明时期,上承宋元时期,下接清代,发展出自己的特点。
汤显祖诗学思想研究
作者: 陈衍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奇 情生诗歌 本色 诗学 汤显祖 日期:2018
描述: 学界对汤显祖戏曲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是对其诗文的研究较少,对其诗文理论的研究更少,且研究集中在汤显祖诗文理论中的“情”与“理”的关系上,触及汤显祖诗文理论与明代社会关系、文学思潮的问题。纵观明代诗学的发展,笔者发现,汤显祖诗学理论丰富而深刻,并在明代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产生重大的影响。汤显祖诗学思想在“情生诗歌”、“本色”、“奇”三个方面具有创新意义。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之所在。文章拟从汤显祖的诗学思想本身出发,结合文学批评史,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三种诗学思想,力求系统归纳汤显祖每一种诗学思想产生的渊源和文化背景,并分析其诗学思想的具体内涵与文学影响。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汤显祖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概况。第一章阐述汤显祖“情生诗歌”的诗学思想。创作者认为“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情”具有多样性,包括情、欲、个人之情与社会之情等众多情感,“情”在作品中还须自然表达出来。“情生诗歌”论对晚明和清代作家影响很大,有人继承了其肯定创作主体的作用,在作品中表达主体真情实感的一面,也有人扩大了情的内涵等内容的一面。第二章论述汤显祖“本色”的诗学思想。汤显祖“本色”诗学思想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张运用自然的语言,以情感为本真,进行本色刻画,展现创作者真我性情。受汤显祖的影响和启发,“本色”论扩展到明清诗学视域中主要指创作者的风格和创作所呈现的特色。第三章研究汤显祖“奇”的诗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汤显祖不但重“情”,尚“本色”,而且倡“奇”。汤显祖反对拟古抄袭,且不断从生活和环境中有意或无意获取丰富的文学素材和情感积累,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身的创作承袭师友又独具奇特。“奇”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奇人、奇物、奇事、奇景和奇语、奇材、奇笔、奇事、奇境等方面。对汤显祖诗学思想的研究,对挖掘江西传统文化和梳理江西学术史以及指导当下的地域文化建设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修辞心理视角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夸张修辞研究
作者: 张敏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夸张修辞 莎士比亚 修辞心理 汤显祖 日期:2021
描述: 作为东西方戏剧文学的并世双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夸张修辞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夸张注重主观情意的畅发,故而从修辞心理视角出发研究汤莎戏剧中夸张修辞的表达与接受的过程及其修辞效果,对于探索戏剧语言、人物和主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以汤莎戏剧《牡丹亭》《紫钗记》《哈姆莱特》《李尔王》为语料,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汤莎戏剧中有哪些夸张修辞,其语言形式和特点如何?(2)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表达者和接受者分别经历何种心理过程?(3)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有何表达和接受效果?研究发现:(1)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使用广泛,就结构而言,直接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间接夸张(比喻夸张、用典夸张、排比夸张、折绕夸张、超前夸张)均有分布。在语言特征上有同有异,词汇层面上汤莎皆用含有数词(千、万)的夸张,不过汤偏爱含“三”和“九”的数字,而莎则喜用“二”的倍数。此外,汤常用人名典故夸张;句子层面上皆用排比、疑问和感叹句形成夸张。(2)汤莎戏剧的修辞表达者在构建夸张修辞文本时皆经历了感知和体验客观事实、创造夸张意象和实现语言表征三个阶段;修辞接受者在解构夸张修辞文本时皆经历了本体意象和夸张意象再现、对比和融合三个阶段。(3)汤莎戏剧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有抒发强烈情感(悲伤、愤怒和爱慕之情)、刻画人物形象(男性和女性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至情和伦理)和创造审美价值(形象、意象和意境之美)。夸张修辞的接受效果可归为共鸣情感(悲伤、愤怒和爱慕之情)、复现人物形象(男性和女性形象)、领悟戏剧主题(至情和伦理)和获得审美体验(形象、意象和意境之美)。本研究从修辞心理学视角研究汤莎戏剧中的夸张修辞,期望把握汤莎戏剧的修辞语言、人物和主题,从而丰富我们对这两位同时代戏剧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汤显祖序体文研究
作者: 辛玮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观念 序体文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日期:2019
描述: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戏曲领域的崇高地位,戏剧创作的巨大成功掩盖了他诗歌、散文的光芒。汤显祖诗文创作成就虽难以比肩戏曲,却也卓有所成,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汤显祖诗歌、散文研究渐渐兴起。汤显祖散文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尺牍、赋、八股等文体,而对他的序体文研究则付之阙如,目前未见有相关专题论文出现。现存汤显祖序体文有85篇,数量仅次于尺牍。汤显祖序体文不同于一般的应酬之作,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并自成特色。故本论题在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上具有开拓性。 序体文是一种应用文体,拥有悠久的写作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序体文从附属文体逐渐演进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内部衍生出书序、赠别序、寿序等三大主要的序文类型,并形成一定的写作规范。序体文发展至晚明时期,由于它具有的人际应酬功能,三大主要序文类型的写作仍在社会中长盛不衰。汤显祖序体文侧重于书序文的写作,赠序文及寿序文则鲜少为之。汤显祖序文创作类型的选择宣示了汤显祖异乎时人的为序态度。汤显祖序文中涉及到的序主几乎都来自江西、浙江与南直隶一带,而以江西籍序主为最多,这与汤显祖本身祖籍江西临川及他的仕宦经历有极大的关系。序主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进士的身份且有为官的经历,这体现了汤显祖对进士-官员群体的身份认同。在这些序主之中,有一部分在日后被划归为东林党成员。 汤显祖的序体文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阐发了忠孝观、文学观、历史观、时事政治观等等。汤显祖的忠孝观体现为不忘祖先遗泽、不忘家中至亲、光耀家族门楣以及对君忠诚四个方面,故而汤显祖在序体文中体现的忠孝观并未超出儒家传统忠孝理念。但有鉴于晚明社会所倡导的儒家道德(如忠孝观)难以落诸实践的现实,汤显祖在其序文中反复申述以求用世。汤显祖在其序文中提出了诸如“主情论”“文气论”“文学地域观”等文学理念,赞成广泛学习而反对“门户之争”,提倡文学要追求“材力”与“灵性”的结合,主张文章要追求意在言外的美感。这些文学观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有针对性地发展了前人的成果。汤显祖在序体文中提出的历史观着眼于他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并对与屈原、季札、岳飞等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行了翻案。这体现了汤显祖对现实政治的考量,常常以古论今以揭示本朝的政治得失,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汤显祖为好友赵邦清曾作7篇序体文,汤显祖在其中反复申述赵的忠而被谤、能而不用。汤显祖一再为赵写作序体文,一方面源自二者为投契的朋友,另一方面则带有用世之意,即以赵邦清为例为当代一批正直有为的官员不幸遭遇鸣不平,以此揭示晚明黑暗的政治生态。 汤显祖一生都致力于精进自己的文学创作。为此,他一直在向古代先贤的文章学习。汤显祖从早年学习六朝到中年学习北宋古文,其散文创作不免受到二者的影响,这在他的序体文中也可寻得端倪。由于科举制度在明代的广泛影响,在汤显祖序体文中,说理往往引经据典,亦常带有“时文”气。在汤显祖序体文中叙事占有较大比重。汤显祖叙事简而有法,善于对写作素材进行有效的剪裁。汤显祖序体文中的叙事,或充满感情力量,或赋有幽默机趣,或具有小说笔法,或兼其三者。这些都为并不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序体文增加了较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汤显祖大剧院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 曾佳颖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品牌营销 汤显祖大剧院 营销策略 日期:2021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大剧院建设的热潮,剧院数量迅速增加。大范围的剧院建设显著改善了我国演出场地严重不足的现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先进的文化舞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剧院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环境中,品牌形象成为消费者选择剧院时的重要因素之一,品牌营销能力也将成为剧院在竞争中获胜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剧院、迪士尼大剧院等运营较为成功的剧院。他们一方面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创作品牌剧目、举办品牌活动来提升剧院影响力,另一方面拓展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这些剧院的日常运营中,科学的品牌营销策略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汤显祖大剧院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是抚州市重点文化传播场所,至今已成功举办上百场各类公益演出和文艺晚会。此外,剧院编创了独具特色的汤显祖戏剧品牌大戏,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剧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但又面临着如何把品牌经营好、传播好的问题。文章以汤显祖大剧院为研究对象,对剧院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既总结经验又指出了问题,同时,依托品牌与营销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研究汤显祖大剧院的品牌营销策略:第一部分,提出了汤显祖大剧院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所参考的国内外文献以“剧院品牌”“剧院营销”“汤显祖”为关键词,并对体验营销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进行了梳理,构成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对汤显祖大剧院品牌营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分别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汤显祖大剧院品牌营销环境的分析。这部分聚焦于汤显祖大剧院品牌营销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并运用SWOT分析对剧院从四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汤显祖大剧院消费者进行市场调研,这部分重点对汤显祖大剧院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和调研,发现汤显祖剧院品牌营销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针对性的品牌营销策略改进计划,即拓展品牌营销渠道,提高品牌忠诚度,增强品牌传播度,提升营销团队的专业性。
汤显祖咏物诗研究
作者: 张洪晋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内涵 咏物诗 意象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日期:2020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文学家,在诗、文、曲方面都卓有成就。他以戏剧作品“临川四梦”闻名后世,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诗文,有《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玉茗堂全集》传世。本文以汤显祖的咏物诗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类别、思想内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价值与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对其咏物诗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汤显祖喜欢写作咏物诗,有咏物诗236首。从题材内容上,可以分为天象、地理、建筑、人体、器物、饮食、植物、动物8类。在情感内涵上,主要表现为对入仕的渴望、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抒写个人情趣和寄寓隐逸情怀。在汤显祖咏物诗的意象中,他赋予情感最多的是梧桐意象,象征着诗人孤高正直的品格,寄托着对知音的渴望;最为独特的是刀意象,取材新颖别致;他最为重视的是梦意象,在咏物诗中描写最多,可以分为思念之梦、闲情之梦、征兆之梦、愁苦之梦。汤显祖咏物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汤显祖在诗中托物言志、咏物喻理、咏物刺世,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汤显祖擅长使事用典,浑融多样,历史人物或故事、神话传说、前人诗文,他都能够信手拈来,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融裁成句。汤显祖还具有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其咏物诗大多体物生动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汤显祖咏物诗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情感真挚、题材奇异、构思奇特、技法新奇,真正践行了他主情、求奇的诗歌理论主张,对于扫荡“七子”之弊、打破文坛复古之风,具有扭转时弊之效。此外,在题材、意象和技法上对自己的文学作品和晚明诗歌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页 1 2 3 ... 67 6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