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薛蕙的文学观
作者: 李庆 来源: 文学前沿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王廷相 明代中期 何景明 唐顺之 前七子 王世贞 李梦阳 文学观 文学思想 日期:2006
描述: 明代的正德、嘉靖、到万历中期,或者说16世纪前半叶的文学,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兴盛的时期。在有关论著中,对这一时期论说,主要都集中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归有光的唐宋派等流行的文学
诗魂傲七子 书骨久弥新——明俞允文诗与书法论略
作者: 李德仁 来源: 荣宝斋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有光 黄蔷薇 人格精神 书法 李攀龙 昆山 王世贞 故宫博物院 明代 后七子 日期:2006
描述: 一苏州古称吴郡,自古人才之盛甲于东南。属下有昆山一县,亦才人辈出,屡名于世。考明清两代昆山才子,在明有归有光以文名世,入清有顾炎武、归庄、徐乾学等以经学诗文名著于史,而有明一代,诗文足与『七子』比肩,书法可与沈、文方驾者,当推俞允文一人
“后七子”同制“口”字谜
作者: 苏锦 来源: 孩子天地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国 嘉靖 中行 李攀龙 宗臣 王世贞 谢榛 明代 后七子 字谜 日期:2006
描述: 明代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人结社赋诗,互相标榜,人们称他们为“后七子”
李先芳与“后七子”公案辨诬
作者: 周潇 来源: 齐鲁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五子 李先芳 明代诗文 后七子 日期:2006
描述: 在明中叶第二次诗文复古运动中,李先芳参与的时间要早于李攀龙之外的其他六人,且有引介王世贞之功,可谓诗社先驱,却名不在"七子"之列,而被置于"广五子"之中.此事作为一桩公案被钱谦益等人借为攻击后七子的口实而加以渲染.事实上,所谓李先芳的被摈弃,有外部时空条件的限制:加入刑部诗社后不久即离京外放,在七子集团形成之前未参与活动;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一是诗文创作才力不逮,二是为人轻薄放浪,对诗社态度迟疑动摇,而并非李攀龙等人有意摈之.李先芳诗名藉甚却成就不高,然也有不少诗思秀发之作,亦齐鲁间一才人.During the second poetic restoration movement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Li Xianfang failed to be regarded as Hou Qi Zi, despite his earlier participation than others except Li Panlong. So it became the excuse for some people to verbally attack the Hou Qi Zi. In fact, no sooner had he joined the poem society than he left Beijing. Therefore, he didn't take part in any activities before the group of Hou Qi Zi took shape. In addition, his failure to become the core member of the society was due to his unsatisfactory works and wavering attitude towards society, rather than purposed excluded by Li Panlong and other members.
一座“诗必盛唐”的点将台:评明代李攀龙《唐诗选》
作者: 王相宾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省 文学 明代 创作 唐诗 日期:2006
描述: 李攀龙的《唐诗选》,在明代多达二百多种的唐诗选本中是影响最大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嘉靖进士。他同王世贞都是明代“后七子”的首领。他在理论和创作上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腐朽势力。
一面文学复古运动的帅旗——评明代李攀龙《唐诗选》
作者: 王相宾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省 唐诗选本 李攀龙 明代中叶 诗文创作 文学复古运动 《唐诗选》 后七子 日期:2006
描述: 暂无
李攀龙诗歌意象研究—以“风尘”意象为中心
作者: 蒋鹏举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攀龙 风尘 义项 意象 日期:2006
描述: 明代李攀龙诗追求格高调古,配合这一诗风,他善于选择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空间辽阔感的古雅意象造境;同时,其诗歌中还常出现微末不名的“风尘”意象。通过对李诗意象群类的比较,以及对李诗使用“风尘”意象不同义项的分析,我们认为,李诗的“风尘”意象是具有时代文化底蕴的意象。
谢榛与李攀龙“绝交”始末辨析
作者: 周潇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攀龙 谢榛 明代文学 后七子 日期:2006
描述: 谢榛被削名“七子”和与李攀龙的所谓“绝交”是后七子内部的一桩著名公案。五百年来一直为文学史家所关注。其始末缘由虽众说纷纭,但历来同情谢榛者为多,以为李攀龙等人党同伐异、欺凌布衣,继而大张挞伐。事实上,李、谢的决裂是由一系列事件引发的,其中的是非恩怨十分复杂。根源则在于以“山人”身份干谒的谢榛倔强自负,与诸子时起冲突,又二三其德,作出了一些不够光明磊落的举动,遂激起众怒,李攀龙最终贻书示绝。但实际上,此后诸子与谢榛之间的交往并未中断,李、谢之间还多有书信诗歌往来。
上页 1 2 3 ... 26 27 28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