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谢榛的诗歌继承与创新观散点透视
作者: 李庆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散点透视 李攀龙 谢榛 王世贞 诗歌创作 文学创作 李梦阳 论诗 后七子 日期:1992
描述: 拙文所要透视的是谢榛提倡的“又添一家”、“点化之妙”、“临字之法”等等。这些散点,实质上都关涉到文艺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囿于谢榛曾是明“后七子”重要成员之一的成见,而其《诗家直说》偏偏又有不少条目大谈“点化之妙”,甚至提倡“临字之法”等等,因而后人时而轻率地目之为“复古”、“拟古”。这是有失于公道的。
刘禹锡七绝论评
作者: 宋心昌 来源: 中州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七绝 刘禹锡 日期:1992
描述: 作为唐代一个有影响、有杰出成就的诗人,刘禹锡的诗歌成就也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尽管他的七律《西塞山怀古》当时就已压倒元稹、白居易,被后人誉为“中唐时之《秋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也曾使白居易赞叹不已,以为“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持”然而,最能显示他的诗歌位置的,似乎还是他的七言绝句。李攀龙、翁方纲等对他的诗歌成就评价并不高,王夫之对他参与“水贞革新”的行为也不满,但对他的七绝成就却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在估价他整个诗歌成就的时候,不能不对他的七绝成就作一番评价。
论王士祯的诗论与诗
作者: 刘世南 来源: 文学评论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严羽 陌生化 诗论 王士祯 神韵说 诗歌传统 美学传统 盛唐诗 山水诗 艺术特色 日期:1992
描述: 诗论王士祯的神韵说,具有总结的性质。自南朝梁的钟嵘,到唐代的司空图,到宋代的严羽,再到明代的徐祯卿、李攀龙,形成一个超功利的诗歌美学传统,和儒家历来的教化说诗欧传统形成对峙局面,而王士祯的神韵说便是对这一诗歌美学传统的总结。 (一)标举盛唐兼取唐宋王士祯提倡神韵说,在诗歌传统的继承方面,是取精用宏,表现出其集大成姿态;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有所侧重的。首先,他是以唐诗为中心轴,其他各代的诗都围着这根主轴转,符合要求的才择取,否则舍弃。
明代文人结社说略
作者: 郭英德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结社 明代文人 说略 诗社 李攀龙 文社 艾南英 文学风貌 会社 陈子龙 日期:1992
描述: 中国古代文人诗客结成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文学社团,那是从中唐以后才兴起和流行的文人结社的早期形态有“吟社”和“尚齿之会”。前者如唐高骈《寄鄠杜李遂良处士》诗云:“吟社客归秦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晴。”高骈又有《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云:“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二诗所说的“吟社”,都是由幕府诗人组成的诗社。“尚齿之会”最著名的是白居易发起的“七老会”,在后世一直遗风不绝。
“七子派中的第四次论争——李攀龙与吴国伦之争”考辨——与陈书录同志商榷
作者: 李庆立 来源: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七子派 吴国 李攀龙 宗臣 王世贞 于鳞 武昌 陈书 社会科学院 日期:1992
描述: 《学术月刊》(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1989年第9期刊登的陈书录同志的《“宏襟宇而发其情”——明代前后七子自赎性反思散点的聚焦》(以下简称“陈文”),是篇卓有见地的文章,但美中不足的是所言李攀龙等人“黜(谢)榛而进武昌吴国伦”之后,“不久又引起了七子派中的第四次论争——李攀龙与吴国伦之争”,有悖于史实。“陈文”谓:“早年的王世贞与宗臣也参预其中,并成为李攀龙攻击吴国伦的左右手……在李吴之争中,李攀龙、宗臣等人指责‘明卿(吴国伦)亡赖’。”这就是说:①发生在李攀龙等人“黜(谢)榛而进武昌吴国伦”之后的这场论争,曾持续了较长的时间;②这场论争的初期,王世贞、宗臣曾站在李攀龙一边,攻击吴国伦;③李攀龙、
后七子和明末文人的唐诗观——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二
作者: 朱易安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盛唐诗歌 胡应麟 诗歌风格 李攀龙 王世贞 明代 唐诗观 格调论 后七子 格调派 日期:1991
描述: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李攀龙及其诗歌简论
作者: 李伯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中国文学史 嘉靖 李攀龙 诗歌创作 王世贞 于鳞 文学集团 十三年 领袖人物 日期:1991
描述: 关于李攀龙及其诗歌的研究,建国以来甚为寥落;在现行的文学史中,也只有十分简略的评述①。李攀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确乎不是第一流的诗人,他的诗文成就也难与前代大家比并。然而,他作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于明嘉靖、隆庆间主盟文坛20余年,诗名高于当代,而影响及于清初百有余年,应不为无故。点校《沧溟集》之余,联想到中国封建时代正宗文学(诗文)发展的过程,以为对李攀龙及其诗歌重新进行一些探讨,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应该是必要的。因不揣鄙陋,略陈管窥,以求正于方家和读者。 一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徐霞客《芙蓉秀发》赏析
作者: 孙豹隐,张书省 来源: 名作欣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太华山 游记 女祠 黄河 古人 徐霞客 踪迹 晚唐诗人 莲花 日期:1990
描述: 把华山比作芙蓉,不是《游太华山日记》作者的发明。徐霞客只不过是沿袭古人之意花样翻新而已。“西上莲花峰,迢迢见明星。索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如此妙喻便出自诗仙李白之手。稍后一些的晚唐诗人韩愈在其《玉井》诗中活脱出“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莲”的句子。至于诸如刘得仁(唐代诗人)咏华山句“当秋倚寥泬,人望似荚蓉”;李攀龙(明代诗人)赞华山诗“莲花直扑青天色,玉女常含白雪
上页 1 2 3 ... 37 38 39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