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论汪道昆:汤显祖同时代的曲家论之一
作者: 徐朔方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潘之恒 汪道昆 李攀龙 王世贞 复古主义 后七子 二十年 张居正 汤显祖 日期:1988
描述: 16世纪后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成为当时文坛的主宰。李攀龙在1570年去世,次年汪道昆的《副墨》编集出版,汪道昆不在后七子之列,却被人称为同李、王三鼎足的大家。汪比王大一岁,李攀龙比他俩大十二、三岁。李、王从事文学活动较早,他们在文坛上成名在前,在官场上得意在后。文名成为他们仕进的铺垫。李攀龙官做到陕西提学副使,正四品,如果他不是去世较早,官位后来可能会更高。王世贞做到南京刑部尚书,正二品。这是正史列入《文苑传》的人在官阶上所能到达的顶点。汪道昆比王世贞大一岁,他的文名却比王世贞至少迟得二十年。他做大官在前,官位是他登上文坛的阶梯。后来他同
明代前后七子的审美情感论-从“因情立格”到“发抒性灵”的流动性结构
作者: 陈书录 来源: 学术月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七子派 情感结构 流动性 格调说 审美情感 情感论 王世贞 李梦阳 文论 日期:1988
描述: 明代弘治年间崛起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嘉靖年间复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不仅有拟古主义的失误,而且也有自赎性的反思.他们在逐渐地“自赎”中,孕育出尊重艺术个性、富有思辨智慧的文艺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审美情感论. “情者,心之精”.正是在情感论这个审美核心的问题上,明代前后七子的文论不断地显示出变异性.他们不仅主张“因情立格”,进而强调“发抒性灵”,逐步摆脱拟古主义的桎梏蔚为性情的喷薄;而且以他们在文坛上近百年之久的“接力赛”,建构起别具一格的审美情感论.对此,他们中已经有人朦胧地意识到这是“流动情思”,或者说是
徐渭诗文理论初探
作者: 宫源曾 来源: 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渭 四库提要 文学 前七子 王世贞 生活年代 诗文创作 李梦阳 理论初探 后七子 日期:1987
描述: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士,山阴人。他的生活年代和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同时。同当时后七山风靡天下,独霸文坛。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衣钵,唱的依然是复古老调。他们认为诗文创作有一定的法度,这个法度就象木工建造房屋、制做器具所依赖的“规矩”一样,不可轻而丢之。古之能工巧匠,“筑一堂,开一户,措规矩”而不能(《空同集·驳何氏论文书》),诗文创作怎能无法度呢?文中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如方圆之于规矩,古人用之,非之作之,实天生之。今人法式古人,非法式古人也,实物之自则也。——李梦阳《答周子书》这种理论导致了明代复古运动的出现和摸拟风盛行。《四库提要》说:“自李梦阳之说出,
《四溟诗话》考补
作者: 赵伯陶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补 补遗 《诗家直说》 万历 校补 陈文烛 《四溟诗话》 盛本 日期:1987
描述: 《四溟诗话》是明后七子之一谢棒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谢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他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在当时诗坛中虽曾一度受到李攀龙等人的排挤,但其论诗主张影响颇大,后七子“诸人心师其言,厥后虽争摈茂秦,其称诗之指要,实自茂秦发之”.《四溟诗话》集中体现了他以盛唐十四家为法的诗论,对于研究明代诗风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四卷点校本《四溟诗话》,与王夫之《姜斋诗话》合在一起(以下简称“人民本”).人民本以《历代诗话续编》本作底本,并用《海山仙馆丛书》本作了一些校补工作.人民本由于底本选择欠妥,原本中多处错讹与缺失,点校者又没有做更详尽的校勘,所以漏收,失校不少条目.对此,王季欣先生写有《四溟诗话校补》一文,发表在《文学评论丛刊》一九七九年第三辑上.作者据胡曾耘雅堂刻本《四溟诗话》对人民本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校补,共增补诗话六条,校改文字八处.其中卷四末条中一字,耘本原缺,作者校补为“青”,与耘本之祖本《四溟山人全集》不谋而合,可见作者的功力.这一工作对于研究者无疑是大有助益的.然而由于王先生未能见到这一祖本,致使校补工作仍不完全,笔者不揣冒昧,仅就见闻所及,略述《四溟诗...
徐渭诗文理论初探
作者: 宫源曾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同集 前七子 李攀龙 复古运动 诗文创作 无法度 青藤道士 后七子 《四库提要》 驳何氏论文书 日期:1987
描述: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士,山阴人。他的生活年代和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同时。同当时后七山风靡天下,独霸文坛。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衣钵,唱的依然是复古老调。他们认为诗文创作有一定的法度,这个法度就象木工建造房屋、制做器具所依赖的“规矩”一样,不可轻而丢之。古之能工巧匠,“筑一堂,开一户,措规矩”而不能(《空同集·驳何氏论文书》),诗文创作怎能无法度呢?文中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如方圆之于规矩,古人用之,非之作之,实天生之。今人法式古人,非法式古人也,实物之自则也。——李梦阳《答周子书》这种理论导致了明代复古运动的出现和摸拟风盛行。《四库提要》说:“自李梦阳之说出,
论船山文学精神
作者: 李中华 来源: 船山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文学现实 文学精神 王船山 文学流派 李攀龙 文学思潮 文学评论 明代文学 文学理论 日期:1987
描述: 文学精神是文化精神在文学中的体现。王船山的文学精神,乃是他所倡导的文化精神的一个部分,是他进行文学评论的主要原则,是他的文学理论体系的精核。从心理学上说,它也是促使王船山在垂暮之年开展一系列文学批评的内心驱动力。因此,探讨王船山的文学观,不可不把握其基本的精神。而要弄清他的文学精神,则首先要明白他所面对的文学现实,弄清他对当时主要的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态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展开论述的。
钟、谭《诗归》的风格理论浅述
作者: 王愷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题跋 浅述 竟陵派 李攀龙 清人 风格理论 钟惺 上册 古人 唐诗 日期:1987
描述: 明人雅好评选唐诗,其中较为通行的各类选本不下余种,其体式各异,优长互补。其中,侧重于赏析并对唐诗的普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诗选,除去李攀龙的《唐诗选》之外,当推钟惺、谭元春的《诗归》一书。清人张潮在徐增《而庵诗话》题跋中言:“明人选唐诗为在世通行者,一曰李攀龙《唐诗选》,一曰钟、谭《诗归》。”(《清诗话》上册)
李攀龙的文学主张
作者: 許建崑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1987
描述: 暂无
上页 1 2 3 ... 41 42 43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