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汤显祖散文研究
-
作者:
杨眉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历史地位
散文
分类研究
艺术个性
汤显祖
文化蕴涵
日期:2008
-
描述: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亦号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江西临川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本文以汤显祖为人关注较少的散文为研究基础,绪论对汤显祖的散文进行了数量和体裁的统计,并对汤显祖其人及主要经历做了简单叙述,重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汤显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土壤;第一章清理其各体散文的分布状况,将其散文分为五类,分别是赋、序、尺牍、剧论和其它,这五节内容对汤显祖散文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第二章探究汤显祖散文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风格是文采斐然、思想深刻、见文如人。同时也分析汤显祖的个性在其散文中的表现。继而探讨了汤显祖文学思想中的“情”与“灵”两个重要范畴。在汤显祖的文艺理论体系中,如果说“情”是文艺的基础,那么“灵”就是文艺的生机。他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揭露腐败政治、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其中更有价值的是抒写疏脱自适的性情的文章;第三章将汤显祖放入历史的洪流中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探讨,他的出现及其散文的创作是与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有着深沉的文化蕴含和意义。本章主要从他哲学的贵生、明复思想,宗教的儒释道三家并立和心灵的通透无羁文章三个方面论述了...
-
论李贽对汤显祖的影响
-
作者:
邹自振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6
-
描述:
被喻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其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堕落、社会动荡不安的明代中晚期。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汤显祖以"真人"、"真龙"、"真品"自勉,克守耿介率真之人格,拒绝宰相辅臣的拉拢,蔑视高官贵胄的腐朽,坚持以德治邑、勤政爱民,高扬"情至"、"尚真"之大旗,直至临去世前,仍以"真人"明志。他说:"人自有真品,世自有公论。"(①)"仆不敢自谓圣地中人
-
汤显祖“二梦”研究
-
作者:
付红霞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艺术价值
“二梦”
思想价值
汤显祖
日期:2009
-
描述:
在明代戏曲史上,汤显祖作品数量虽不是最多,但无疑是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戏曲家之一。提及汤显祖,世人多知其《牡丹亭》,而不知其“二梦”。“二梦”指汤显祖的传奇《南柯记》与《邯郸记》,作于汤显祖晚年辞官还乡之后。曾经有人对汤显祖在写成《牡丹亭》之后居然又写了“二梦”表示十分惋惜,甚至提出:即使汤显祖不写其他作品,一部《牡丹亭》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不然。“二梦”并非《牡丹亭》的次篇,而是《牡丹亭》的继续和发展。从语言结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艺术成就等各方面来评价,“二梦”均可称得上是两部成功的传奇作品。本文将“二梦”放置在万历朝大的社会背景中,结合汤显祖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二梦”的生成、传播,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期获得对这两部作品更为深刻的认识。 论文主体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对汤显祖“二梦”创作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作一概述,主要论述万历年间传奇创作的兴盛,并简要分析其繁荣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二梦”正是万历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新思想异军突起下的产物。 第二章主要结合汤显祖的人生阅历来考察“二梦”,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坎坷仕途与“二梦”的情节;师友交游与“二梦”的价值取向;出世入世与“二梦”的思想倾向。总体来看,汤显祖在创作“二梦”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人生体验。 第三章主要分为两方面来论述:一是将“二梦”与魏晋、唐、元、明各时期相同题材的小说、戏曲进行对比分析,以“二梦”对前人作品的因袭与创新为切入点,来探讨“二梦”的艺术成就。二是将“二梦”与汤显祖个人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深入地解析,从而体现出“二梦”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以及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主要讨论“二梦”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以及推动其传播的多方因素,包括晚明刊刻业的发展、众多文人的评点、臧改本与冯改本的出现,以及“二梦”的舞台演出,尤其是昆曲演出。旨在通过传播的视角,更加充分地领略“二梦”的艺术魅力。
-
汤显祖“闲”的美学
-
作者:
司徒秀英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6
-
描述:
一、绪论本文讨论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上计时决然逆转仕途方向,弃官休居临川,远思近观下,对人生处境的新理解。本文尝试从其转化中的人生观进而探讨汤显祖对境而生的"闲"情和可能涉及的美境。汤显祖上计期间自弃续任遂昌知县,不但表达他对人生方向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同时表现出他"性情"的底蕴。我们推想他家居临川后,对山水、诗文甚至戏曲的美学态度和价值,都逐渐成熟。人生安身于立"功"求名的领域还
-
被误读的汤显祖
-
作者:
戚世隽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6
-
描述:
当代文艺理论认为,文艺作品问世后,便不再属于作者而具备自身的独立性。~①清人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②对于戏剧这种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形态而言,演员的再演绎,也同样未必完全符合剧本的原意,或形成了艺术史上的所谓"误读"。汤显祖的剧作,在后来的演绎与接受过程中,对它的理解与接受也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汤显祖的被误读,我们可以看出汤显祖的剧作作为文人
-
汤显祖与张居正
-
作者:
周育德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6
-
描述: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这种为学方法无疑是正确的。在我们观汤显祖的戏、读汤显祖的书的时候,不知道汤显祖其人,是不行的。要认识汤显祖其人,必须研究汤显祖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汤显祖和当时重要人物间的关系。由此,才可以认识汤显祖的人格与思想,认识汤显祖的政见和立场。
-
汤显祖散文研究
-
作者:
苏彤彤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文学地位
散文观
散文创作
明代文学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日期:2009
-
描述:
汤显祖在晚明社会动荡、复古文风弥漫之际登上了文坛,他的散文作品是明末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汤显祖的散文观经历了变化,他早年倾慕六朝文风,中年标举宋文,晚年倾向于“馆阁典制著记”,在散文理论上的贡献在于他的“言情”说与“抒性灵”。然而总体上,他的散文观体现出一种折中态度和调和性。在散文创作上,汤显祖的抒情小赋、大赋和一些讽刺赋别具特色。他的尺牍作品,对政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便是一些论文论学的书信较有特色。汤显祖的序、记、题词等其他散文作品也十分优秀,值得后人对其研究。汤显祖散文的艺术特色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作品情理兼容、情趣理趣相得益彰。其次将八股文写作的范式引入散文,注重章法。第三,在语言方面做到雅俗共赏,对文雅与通俗的分寸掌握的恰到好处。最后,他的散文以小文为主,创造了一种小文体制。汤显祖的散文观和散文作品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批判地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派的观点,与唐宋派相呼应,启迪了稍后的公安派的散文创作,在散文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
论汤显祖文艺观的两重性
-
作者:
张莉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文艺观
言情
澄情
汤显祖
日期:2010
-
描述:
在中国近世,晚明是一个以其喧嚣多故、复杂怪诞而格外惹人注目的时期。汤显祖就是产生于这个时代的奇异人,作为明代最为杰出的戏曲家,他在中国文学史及戏曲史上的地位已有定论,但他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少有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一个富有浓厚思想家气质的汤显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汤显祖文艺思想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是浑成的,很难严格划界,但总体上来说,呈现两种倾向:一是主张文学向外积极反映美好生活,标举“言情”,淋漓表现世俗之情,以浪漫主义文学为基本宗旨。二是主张文学向内专注完善人格,标举“澄情”,通过批判现实黑暗,拆穿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基本取向。“言情”、“澄情”这两种倾向看似对立,然正是这“看似对立”,引出了本文的立论基点:汤显祖文艺观的两重性。关于这一论题,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第一章:首先从大的历史语境说起,细究形成汤显祖文艺观两重性的历史源流。内因方面,儒与佛道的两重精神归属,儒家思想主导下提出的重“言情”与佛道思想下衍生的“澄情”,构成了汤显祖文艺思想的两个方面。外因方面,师友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学界一般认为,汤显祖的思想之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老师罗汝芳所传的王学左派思想,另一个则是禅门达观大师的禅宗思想。这两人分别影响了汤显祖的“言情”与“澄情”观。具体到思潮,早年沉浸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中,激发世俗之情,汤显祖持以“言情”为特征的文艺观,书写浪漫主义文学。当受禅寂之意,汤显祖持以“澄情”为特征的文艺观,表达“人生如梦,官场如梦”幻想,笔触始终围绕着一个幻影化了的现实世界来写现实主义文学。第二章:与第一章选取的社会历史语境相对,本章选取从文艺学的历史背景下,首先向上溯源,究其文艺历史根基,从“礼乐”的传统来看“言情”与“澄情”的生成因子。其次回到当下汤显祖自己文艺观下谈其“言情”、“澄情”的立基与转活,也即阐述“言情”与“澄情”的内在精神。最后,关注汤显祖文艺观的内在理路,谈由“言情”向“澄情”的转换。第三章:真正回归到汤显祖文艺观本身来分析他的两重性。汤显祖对文学本质、本原的基本认识,概括为“情本体”,只是他对作为“本体”的“情”,先后倾心以“钟”和平心以“澄”两番体悟,决定了汤显祖文艺观“言情”、“澄情”的两重性。本章之所以用“情本体”来展开阐述,只是想借此框架,以便逻辑有序地开展对“言情”与“澄情”的言说。第一,首先使用“本体”这一哲学“大字眼”来宏观概说“言情”与“澄情”的内涵。其次,结合他的创作实践,来细致分析“言情”与“澄情”在文本中的显现,以此来更深入地分析这两重性的各自特征。第二,汤显祖情本体观的内在矛盾,也就是汤显祖在持“言情”与“澄情”时与当时泛化的理学背景及他自身精神的种种冲突,这是谈“言情”与谈“澄情”不可回避的两组矛盾。也就是本文所列的“情”与“理”的矛盾和入世与出世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