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汤显祖与袁宏道之尺牍比较研究
作者: 肖咏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尺牍比较 袁宏道 思想 “真” 汤显祖 日期:2010
描述: 批判性是明代尺牍的特质,在这种批判性的表象下,蕴含的是当朝士人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追求,而这种批判性和大胆追求,又尤以晚明为甚。“真”是晚明文人对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大胆追求的体现,“真”是“情”的化身,是明代尺牍的一大贡献,也是汤显祖与袁宏道尺牍及其所表现的思想的共同点。但是这个共同点“真”在尺牍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上呈现出了巨大不同,这些不同点代表了当时文坛对“真”的追求所具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汤显祖与袁宏道二者尺牍的比较不仅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汤显祖和袁宏道思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切入点,同时也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晚明的文人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对象。
汤显祖文学思想的人性意识
作者: 张祥丽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 人性意识 文学思想 汤显祖 日期:2010
描述: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明代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压制越来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汤显祖举起了“以情反理”的大旗,他在作品中热情歌颂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他将“情”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通过对情的热烈歌颂,彰显了人的最本质的生命需求和自然天性,闪耀着人性意识的光辉。在宋明理学压制人性的时代,汤显祖的出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性意识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怀着对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极大兴趣,本人尝试从人性意识的角度,来解读汤显祖的文学理论思想和他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在前言部分交代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性意识概念、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思想背景。论文主体分六个部分来论述:追求“至情”,灵性、意趣和超现实的表现形式,美好理想和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和个性解放,对“恶情”的揭露和批判,价值及影响。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剧为例
作者: 赵媚媚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考 戏曲改编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日期:2012
描述: 汤显祖“临川四梦”自创作之初,就风靡开来,其生命力与美誉度一直流传了四百年。四百年来,“临川四梦”在舞台上常演常新,在剧作的改编上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美学现象。在昆曲、粤剧和赣剧的“四梦”改编中,一种戏曲改编的美学新走向逐渐明朗化:戏曲改编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戏曲改革才能走上艺术与市场双赢的道路。
论汤显祖的戏曲观
作者: 郝昌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观 《牡丹亭》 艺术风格 汤显祖 日期:2010
描述: 汤显祖是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其为 官时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人格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模仿。汤显祖还 是一位戏曲家,其戏曲作品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对象,其中的主 要作品“临川四梦”很久以来受戏曲界人士的推崇。汤显祖戏曲中的 人物栩栩如生,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反响,其中的《牡丹亭》在 今天尤受到普遍的喜爱。汤显祖的戏曲的观念也受到一些前辈学者的 注意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汤显祖剧本的研究仍旧不够全面。 主要原因在于:一,一些曲评家将评论的重点放在汤显祖作品曲律上 ——认为汤剧不太合乎曲律,以至于对汤显祖剧作的优点未能充分发 掘出来。二,汤显祖的思想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易研究清楚,而晚 明社会思潮在汤剧中体现较多,这使得很多人将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汤 显祖的思想和晚明社会思潮上。三,长期以来论者只停留在对汤显祖 的戏曲理论中单一概念如“趣”之类的简单阐述和对汤显祖戏剧理论 的粗略概括及翻译上,没有将汤显祖的戏曲理论与作品全面结合起来 研究。 汤显祖的剧作是汤戏曲观的核心体现,所以从汤显祖的剧作入手 结合其它资料集中全面学习、研究汤显祖的剧作,对已有人们对汤显 祖的戏曲观的认识可以做到有所补充:一,汤剧以人的性情为主要表 演内容;二,汤剧以舞台主角为主要传播媒介;三,汤剧以“重塑” 生活为主要表达方式;四,汤剧以荒诞梦幻为主要艺术风格。这四点 较为完整地补充了了汤显祖的戏曲观,使人们对汤剧认识更加丰富。 对汤显祖的戏曲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后,我们可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汤剧中的内涵、更加容易领会到汤剧中的精神,这些对于学习汤剧都是有益处的。
汤显祖交游述考
作者: 谢梦洁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5
描述: 暂无
汤显祖评《花间集》研究
作者: 张慧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花间集》 王学 阐释 反思 主“情” 汤显祖 日期:2010
描述: 本文以汤显祖被人关注较少的《花间集》评点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探寻汤显祖评点《花间集》的背景为重点对宋明时期的《花间集》研究进行追溯;以汤显祖对《花间集》词本身的评点为考察重点做详细阐述;从汤显祖评点《花间集》中探析其影响及意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宋明时期的《花间集》研究进行大致的梳理,明确不同时期的文人对《花间集》的认识及《花间集》所演绎的相应角色,在此基础上对汤显祖评《花间集》的生平及思想背景做进一步的探究。第二部分,对汤显祖评《花间集》的述论,该部分亦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根据《花间集》注中所及的明代词坛研究问题的不同,本章从“词的渊源与正宗”、“文学创作的特点与方法”、“《花间》之‘艳’”等三方面分别论述汤显祖重视《花间》词本身的词学价值,主张才与学的统一,力求在法度、炼字上较前人有所突破、创新,重在挖掘《花间》“艳”后的真情等的词学观;其次,阐释汤显祖在《花间集》注中词学价值观的正面建构,本节主要从“意境举妙”、“情感贵真”、“风格迥异”三方面探讨汤显祖所推举的词学价值观及其独特的评词特色。第三部分,论述汤显祖对《花间集》评点对文坛的影响及其时代意义。(一)在影响方面:对其本人来说,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文坛以扬“情”著称,汤显祖亦不例外。过去研究者多侧重汤显祖戏曲创作中的“情”观,本文则重在探讨其在评《花间集》过程中胚胎的关于“情”的认识及其从“情”的角度对《花间》范式的借鉴,同时这一“情”观对其戏曲创作亦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对清代词学来说,其骚雅比兴论词开启了清代词人词学、词论的先河,对常州词派诸多词人对词学的探讨影响亦甚。(二)在意义方面,本节主要从时人较为关注的婉约豪放论词及盲从《花》、《草》之俗艳的词学风尚方面论述了汤显祖评点《花间集》的词学意义。
汤显祖诗文理论研究
作者: 李悠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复古派 诗文理论 汤显祖 文学理论 日期:2010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享誉海内外的戏曲,浩瀚的诗文,更有影响深远的文学理论。然而,在“四梦”问世之后,《牡丹亭》的巨大光芒掩盖了他在诗文上的成就。事实上,在文学批评方面,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其中诗文理论所涉及的范围又最为广泛。文章拟从汤显祖的诗文理论本身出发,结合文学批评史和晚明文学思潮,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力求系统归纳汤显祖诗文理论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分析其诗文理论的具体内涵与文学史意义。首先,在明朝“重情”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他的文学作品将之升华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等理念,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他的思想之中又充满着矛盾,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抛开封建礼教而任情,也正因为如此,对李贽这类狂放之士以及达观那种不顾一切的济世豪情,他都满怀崇敬与赞赏。同时,汤显祖论文讲“灵性”和“才士”,他喜欢苏轼的小品文和评论等,讲究“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自然之态。他认为,文学除了要先天资质,更重要的是写作时遵从内心。纵观汤显祖一生,最为基本的文学观念即是“情生诗歌”与“性灵为龙”。所谓“情生诗歌”即是:人生而有情,情之所至,才可产生好的文学作品。“性灵为龙”指自然抒发胸襟的文章才有灵性,才是绝妙好文章。其次,汤显祖与复古格调派的差别和分歧在具体诗学批评上并非完全相反,甚至有不少共同点,不同的是他们对文学本体论的观点。比如,汤显祖与王世贞对于“求真”的理念大不相同,汤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为上的突破,具有鲜明的晚明文学特征。当然,在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中,由于多种综合性因素,难免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如他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与复古格调派的相同和对立,以及情与理的矛盾。但这些都不能作为磨灭其理论价值的原因。再次,在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与戏曲理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何种文体,贯穿其间的都是个“情”字,然而,对“情”的诠释又各有不同。创作之中,最为讲求的乃是“自然之趣”,但因文体的不同,又表现出各异的特点。究其文字背后的意义可见,汤显祖无论何时,都心系天下,不忘教化。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
作者: 公维玲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论观 至情 汤显祖 日期:2011
描述: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汤显祖的“至情”文论观,文章通过对历代“情”范畴演变的阐释,并结合晚明“尚情”思潮的具体时代背景,对汤显祖所倡导的“情”的本真性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重点阐发散见于汤显祖著作中的文学本体论、主体论及创作论,并对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内在矛盾及影响作进一步的揭示。同时,在情感缺失的当下,研究汤显祖的文论观除了其理论本身的价值外,其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研究,找到能滋补当下情感缺失的理论根源。本文前置绪论,后置结束语,正文共分四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汤显祖研究的现状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介绍汤显祖所处的晚明时代语境,主要从汤显祖当时的历史处境和思想渊源两方面分析。历史处境主要涉及晚明的社会及文化状况,思想渊源从罗汝芳、达观、李贽三人对汤显祖思想的影响来阐释。第二章梳理汤显祖之前“情”范畴的流变,并对晚明“尚情”思潮做了着重的说明,在此基础上,从“情”与“真”、“情”与“欲”、“情”与“理”三个方面重新界定汤显祖“情”的本真性。第三章主要阐释汤显祖的“至情”文论观思想,其中包括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涉及“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文学本体论、“奇士”和“气机”的文学主体论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文学创作论三个方面。第四章探讨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内在矛盾及影响意义,汤显祖一生徘徊在“有情”与“无情”之间,其理论思想也充满了“情”与“理”的纠结。虽然如此,但汤翁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情感缺失的当下,更是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结束语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进行总结,希望汤显祖研究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页 1 2 3 ... 61 62 63 ... 66 67 6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