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生死超越论视野下的汤显祖“至情说”研究
-
作者:
陈荣冰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至情说
生死超越论
汤显祖
日期:2012
-
描述:
本文是在生死超越论的视野之下对汤显祖“至情说”思想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这不同于以往对汤显祖思想的传统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紧紧围绕“情与生死超越”这一主旨,在充分收集和阅读汤显祖作品和研究资料之后,提炼出核心内容。
在文章的绪论部分,首先对明末思想中情与理的冲突做简单的概述,并说明其矛盾产生的背景。其次是汤显祖至情说的提出,是道学革新的必然产物,也是王门后学思想发展的一部分。第三点是对于生死超越论的定义,定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调。
文章正文部分,第一章提出“至情说”是汤显祖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其涵义与分类决定了这一本体论的理论构建,可分为善情与恶情;由此而引出中国哲学中的情感本体论;同时围绕着生死问题来看至情说。第二、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阐述对象。首先,由汤显祖作品入手,找出“情可以使人生,亦可以使人死”的具体体现,并综合分析作品中善情可以超越生死的表现形式。其次,具体研究善情与生死的矛盾和对抗,从而达到善情超越生死的境界。再次,具体分析恶情与生死的矛盾和对抗,以及恶情对生死的超越。最后,通过作品中汤显祖以宗教超脱恶情的表现手法,来具体分析研究受佛教、道教影响的汤显祖的思想对于恶情的超越以及对情超越的局限性。受晚明各种思潮影响深远的汤显祖提出以情来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并将其上升到超越生死的地步来对抗传统意义中以理超越生死的生死观。文章的第四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先系统分析以理超越生死的意义与局限性;又论述情感本体与生命哲学的价值;后阐述以情超越生死的意义。最后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即情与理的平衡。第五章是关于汤显祖“至情说”的价值和现代意义的论述。要将汤显祖哲学思想带来的反思应用于现代社会中,它对我们目前生死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从生命观的角度上,建立以情为主的生命关怀,是生命关怀体系更加完整。
-
汤显祖:从情理之辩到真情与真色
-
作者:
李名冠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真情
情理
真色
汤显祖
日期:2012
-
描述:
本文从本源上梳理“情”与“理”的多重意义,以汤显祖的情理观为主线及焦点,并对比明代中、晚期主要戏曲评论家的情理观,谨慎厘清所谓“情”与“理”的真实所指及其底蕴。本论文尝试指出:汤显祖“为情作使”并不单纯蕴涵着“情有理无”的情理相格的意义。“为情作使”最基本的底蕴是由衷的“真”,彼所反抗的也并非原初的“理学”思想,而是源于理学教条,套用于人们身上那逐渐僵化、迂腐及虚假的世俗的“礼”。具体来说,就是以人性中“真情”来对抗理学应用所繁衍的“迂腐礼教”、“虚礼”以及“奸伪堕落的人性”。在戏曲艺术的百花园里以真色与真情对抗伪假,以“梦”、“死生”、“奇谲”或“狂狷”来对抗败坏、奸伪的人心,以真色与真情来对抗“无处不假”的沉沦时势。
-
汤显祖戏剧美学研究
-
作者:
郑佳妮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6
-
描述:
暂无
-
论汤显祖的词学观——兼与其曲学观比较
-
作者:
邓淑媛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花间集》
词学、曲学
汤显祖
日期:2013
-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传奇家,主要作品包括以《牡丹亭》为代表的“四梦”传奇。本文以汤显祖的词集评点《玉茗堂评花间集》为文本,对其词学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试图从中发现汤显祖词曲观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影响。论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于明代中期的词学与曲学思想转变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对明代正德以后词学与曲学审美倾向转移的判定,对于与汤显祖词学思想有所关联之人如杨慎、王世贞等人词学活动的介绍。文章初步认定这一时期曲坛出现崇雅的倾向,影响到了其后汤显祖文学观的形成。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汤显祖词学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其源起六朝的词史源流观,对于词之文学性与写情功能的发现,以及流露在评点中的辨体与破体的矛盾存在。在这一部分中,探讨了汤显祖词学观与时人的吻合之处,以及其作为传奇作者所持词学理论的特殊性。第三部分,对于汤显祖的戏曲评点进行简要评析,以便与其词作批评作比较,论证其词学观的异同。本章也着重论述了汤显祖本人的戏曲作品和词作与《花间集》的关系。与汤显祖词作俗化的倾向相比,其曲作雅化的痕迹更为明显,这也极大影响了传奇作品的风格形成。结语部分,简述了汤显祖的词集批评对于《花间集》在明代中后期传播的意义,以及对于明末词学的影响。包括汤显祖在内的词学活动,对于晚明陈子龙和云间词派的词学成就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汤显祖制义的新变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的考察
-
作者:
安家琪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小品化
玄语清谈
尖新佻巧
主题功能
语体边界
日期:2020
-
描述:
汤显祖制义新变的可能,一在主题功能的开拓:以赋笔及语气词的运用,突显制义的抒情因子与刺世功能;二在形式的出新:以释、道、心学的渗入与玄语清谈的底色模糊制义的语体边界。同时,“大题小做”、三音节韵律词成句的频繁运用、实词选择的刻意出新、句式的寓骈于散、重铺排描刻的叙事技法以及体式的短小单薄,均展现出“尖新佻巧”的语体风貌。自文风新变而言,汤氏制义对正、嘉时文文风的转变与隆、万时文新变的开启不无助力,并促成了制义文风的“小品化”;但自文章辨体而言,汤氏制义过多掺杂“非制义”的主题与技法元素,模糊了制义文体的本色当行,是对作为“文体”的制义文的冲击。
-
汤显祖书信往还中的文艺思想
-
作者:
徐韵雯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诗文
书信
文艺思想
汤显祖
戏曲
日期:2012
-
描述:
汤显祖的书信,是他与友朋、亲人或其他人物之间进行书面交流的记录,但其间有许多内容都与文学艺术的创作相关,因而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思想表达方式。汤显祖通过与友人的书信往还和交流,传达了众多关于文艺思想的自觉思考与精到论述,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学界对汤显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文艺思想、交游与比较研究等方面,尤以其文艺思想的研究为重点,而对于汤显祖书信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研究视角也十分有限,很多方面尚未能完全涉及。在汤显祖的人生经历中,书信是他最常见的交游方式。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汤显祖与思想界、政治界、文艺界的代表人物与进步人士都互有交游,他们之间通过频繁的交游和书信往来交流思想、维系感情,并由此衍生出一个个的交游圈,以此来传播自己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与对文艺的独到见解。汤显祖在书信往还中传达的对于文艺的诸多见解,内容不仅包括戏曲创作,而且涵盖了他在诗文创作上的各种看法和观点。汤显祖作为晚明杰出的文学家,拥有多方面的成就,但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还是在戏曲方面,而他也最终凭借“四梦”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以及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他卓越的戏曲创作成果,是与其深刻而独到的戏曲理论密切相关的。汤显祖在与友人的书信往还中,或针锋相对与之论辩、或诚恳委婉坚定表达,从而在思想的交流、交融与交锋中展示其文艺思想的独特魅力,传达出汤氏全面而深刻的戏曲观。纵观汤显祖的一生,无论是其创作的诗文数量,还是其诗文在当时造成的影响,都不容我们忽视这位戏曲大家的诗文创作成就。汤显祖在书信中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自己的诗文价值观、表达观、鉴赏观与教育观,其范围涉及文艺思想的方方面面。在诗文价值观方面,汤氏表达了自己关于诗文价值的观点,也显示了汤显祖思想上的矛盾之处;在诗文表达观方面,汤显祖指出诗文创作重在创新、贵在情真,并植根于一定的生活经验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文表达观;在诗文鉴赏观方面,汤氏也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倾向,他追求对作品整体风貌的把握;在诗文教育观方面,汤显祖有着特别的体验与认识,他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出发,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与友人就学诗、学文交流心得体会,在思想与实践上显示了儒家传统诗教的深远影响。在书信往来中,在与不同文艺思想的不断斗争、相互矫正的过程中,汤显祖与友人以一种动态辩驳的方式,大大丰富并发展了自己的诗文创作观念。汤显祖运用书信这种能够自由传达思想的形式,对诗、文、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进行批评,形成汤氏独特的书信体文艺批评。汤显祖书信体文艺批评实质上就是明代文艺思潮中革新派文艺思想反抗复古派文艺思想的理论成果,极具革新性与进步性。而汤显祖书信体文艺批评的诞生与成熟,与整个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汤显祖从书信的实用与交流功能出发,在与友人的书信往还中,交流思想、政治、文学等不同领域的观点,创作中的感悟体会,传达自我的文学思想,将枯燥的说理以书信这一轻松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通过与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论争使自己的文学观点表达得更深入、更灵动、也更有实践意义。因此,汤显祖书信体文艺批评成为了汤氏书信中最具价值与意义的一部分,在中国书信体文艺批评乃至中国文艺批评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花间集》汤显祖评点之研究
-
作者:
吴新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词学观
评点
语言与手法特色
花间集
汤显祖
日期:2012
-
描述:
汤显祖的《玉茗堂评花间集》不仅在明代,而且在整个文学史上,都是第一部评点《花间集》的著作。汤显祖为明代第一流的才学之士,自身精于诗词,故具行家眼光,犀利深邃,评点精微。另外,从词学观念上看,他认为词情超过声情,推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这与他的曲学思想一脉相通,他在评点花间词的时候,将至情观贯注其中,因此他的《花间集》评点不仅能抒发真知灼见,更能时呈灵心,开后人无限眼界。汤显祖评《花间集》,上起温庭筠,下讫李珣,都有评及。他的花间词评的语言和手法特色有三:一是妙趣横生,文字活泼、诙谐,时时能使人在阅读的同时会心一笑;二是常用对比,或将《花间集》中作者与前人、时人比较,或将所评之词与前人名篇佳作相提并论;三是短小精悍,大多寥寥数语,不逾百字,却能一语点醒。从词评中可以看出汤显祖的词学观,主要有五点:一是重炼字炼句,欣赏尖新的词句;二是贵含蓄,注重深微幽隐的含蓄之美;三是主至情,追求有精神境界的情;四是推重起句自然,结句悠远;五是强调铺排须妥当。汤显祖评《花间集》,是在创作《牡丹亭》之暇为之的。他之所以会为《花间集》作评点,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出于对《花间集》的喜爱之情;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为了创作《牡丹亭》而博观约取,学习《花间集》的语言与“情韵”的表达。《花间集》评点与《牡丹亭》创作,是两相发明的。《牡丹亭》的曲辞绮丽典雅,分明带有花间味,而又情韵悠扬。汤显祖认为“词”这一文学样式是上承《诗经》、骚赋而来的,是乐府、绝句的自然发展;《花间集》溯源而上,也一直可以追溯到《诗经》,“诗其不亡也夫”。《花间集》韵律婉媚,辞藻艳丽,符合汤显祖对词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打动汤显祖处,更在于它绮丽外貌下的情韵,这和他的词情超过声情的曲学观念一脉相承。他和《花间集》,原来是心意相通的,是惺惺惜惺惺。
-
汤显祖戏剧创作中的梦幻思想研究:以《邯郸记》为例
-
作者:
宿东明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关键词:
邯郸记
悲剧意识
梦幻思想
汤显祖
日期:2014
-
描述:
汤显祖作为明代剧坛上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剧作家,是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往往成为一个时代思想的标本,本文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中《邯郸记》为研究文本,强调对文本的分析,在作品重读中重视文本意义的客观性和本体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戏剧的本体论入手,对人物的行动以及戏剧冲突进行分析,从而明晰《邯郸记》的戏剧情境。这种戏剧情境是充满梦幻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梦之戏剧情境,然而这梦幻之中的人物行动却是真实的,这便构成了戏剧创作的第一重矛盾。同时,在这种梦幻的戏剧情境之中,戏剧的冲突矛盾以一种隐现式的、近乎于被消解的方式而呈现,而人的本性在冲突矛盾的隐退之后得以浮现,即梦之戏剧情境的梦幻和荒诞背后,是真实的人物内心。再次,我们把《邯郸记》置于“四梦”体系之中,分析了汤显祖梦幻艺术世界构成及其特征,在汤显祖的艺术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着社会现实和人性残酷梦幻世界,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汤显祖试图用“至情”作为抗争的武器,然而随着对社会和人生的审视的深入,这种“至情”不得不因对社会的失望无奈而走向一种对现实的“弃绝”。纵观“四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汤显祖的创作矛盾以及对这种创作矛盾的调整,这种调整是汤显祖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的结果。最后,我们基于以上的分析,试图对汤显祖创作中的梦幻思想进行分析,尤其将《邯郸记》结尾入道一场戏区别于一般的神仙道化剧,在这种梦幻的创作手法的背后,包含的是汤显祖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由用一种超越生死的至情力量去对抗那个“停滞”的世界,走向一种怀疑,陷入一种空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