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万历剧坛传奇创作繁荣原因初探
作者: 杨飞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万历朝 繁荣原因 传奇 日期:2003
描述: 中国戏曲发展到明朝,已呈全面成熟之态,“传奇”以其“别创之格”成为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成熟的艺术规范。传奇创作在万历朝获得较为全面的繁盛,其中汤显祖和沈璟的传奇创作,成为当时剧坛最亮丽的风景,作出“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他们并与同时代其他作家共同铸就万历剧坛的辉煌。因此探究明万历朝传奇繁荣的原因,对研究中国戏曲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解,构思了全文。 文章分三个部分:一、万历剧坛传奇创作整体风貌。二、万历传奇创作繁荣原因。作者以为明代传奇在万历朝的繁荣,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社会矛盾的刺激;(二)“至情”思潮与佛道思想的推动;(三)“举国若狂”的戏剧风尚;(四)体制、声腔的改革;(五)戏剧理论的指导。正是这诸方面因素在万历朝的和谐融合,促进了传奇创作在这个时代的繁荣。三是结语。就以上诸种因素而言,实则归纳为两点:一是创作主体个性的独立;一是创作客体的历史积淀与创新。正是它们的合力才造成万历剧坛的辉煌。
论沈璟传奇中的儒家伦理道德
作者: 毛春晖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曲学理论 沈璟 伦理道德 传奇作品 儒家 日期:2006
描述: 和同时代汤显祖的声名比较起来,沈璟在后人那里是默默无闻的。人们在研究他的时候多着眼于“沈汤之争”,及对其曲学理论的分析和评价,而对其传奇作品的研究力度还很不够。并且至今尚未有专门的著作或文章讨论其传奇作品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本论文致力于沈璟传奇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旨在通过后文的写作使人们对沈璟传奇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有一个较为明晰、具体和客观的认识,弥补当前研究的空缺。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沈璟传奇进行微观分析和归纳,论述的是作品中儒家伦理道德的具体体现,主要从父(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这五个方面展开。后面的章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历史环境的大背景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第二章分析其传奇中伦理道德的成因,从社会状况、家庭环境、性格特征、理想主义者的活动四方面入手。第三章着力梳理和沈璟传奇中儒家伦理道德相关个几组关系,目的是定位其儒家伦理道德,为它在当时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经纬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第四章是对沈璟传奇中儒家伦理道德进行总体评价:沈璟传奇文学价值不高的原因;沈璟传奇中儒家伦理道德的价值和缺陷。
屠隆及其诗论、诗作研究
作者: 李敏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屠隆 日期:2006
描述: 屠隆是明末重要的诗人,王世贞曾将他与赵用贤、李维桢、魏允中、胡应麟一起列入“末五子”,汤显祖、袁宏道亦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屠隆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他的戏曲创作,而对屠隆的诗歌理论尤其是诗歌创作的研究则一直是屠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对屠隆及其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作了比较全面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述屠隆的家世、生平及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对屠隆的家世和生平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其中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发掘,着重考证了屠隆罢官的深层原因,同时,对现有几部屠隆年谱、年表的疏误之处加以补订;第二部分论述屠隆的诗歌理论,主要论述其诗歌理论在诗歌评价标准上、在强调诗歌创作的主体性与提倡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等方面对七子派格调理论的突破;第三部分论述屠隆的诗歌创作,将屠隆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主要论述前后时期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的变化以及屠隆的才气纵横、率意自适的创作个性与其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特色。最后对屠隆在晚明诗坛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明下叶吴越城市娱乐文化与市民文学
作者: 戴健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市民文学 新人文思潮 市民文人 吴越:城市娱乐文化 日期:2004
描述: 本文的研究宗旨在于阐释明代市民文学与城市娱乐文化的双向关系,并由此揭示明代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关于明代的市民文学,本文持论如下:流传于城市中,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与娱乐享受;以市民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情感意向为主要描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凝聚了市民中具有时代意味的“叛逆”思想和价值观念,满足上述条件的文学作品皆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故本文认为,“娱乐性”既是明代市民文学的生存方式,又是明代市民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规定性,而且是“新人文思想”绝佳的“掩护色”,概言之,明代市民文学与城市娱乐文化关系密切。 本稿“上编”着重阐释明代吴越城市娱乐文化,由此考察明代市民文学的生存方式。 首先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考察城市娱乐文化的“环境”。明代中后期,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尤其是以富庶著称的吴越地区,经济发展领先,城市化水平亦为全国最高。在社会风尚方面,吴越文化成为当时“时尚”的代名词,区域文化优势明显。从国家文化政策来看,与前期之严刑峻法不同,明代后期,上层统治者对娱乐文化几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横加干涉。而哲学上,心学之崛起,承认了民众娱乐要求之正当,为城市娱乐之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总之,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明代中晚期,城市娱乐几乎无“生存障碍”。 接着从城市娱乐文化之构成入手,分析主要娱乐活动与市民文学的关系。明下叶,节令娱乐中戏剧演出渐趋重要;曲之清唱兴盛,从中可以考见南北曲衍变过程、和小曲“进入”文人层之“轨迹”;市民文学种类繁多,读本形式特点鲜明;讲唱文艺及其他娱乐,或以市民文学为表演底本,或见诸于市民文学作品中,反映了市民文化的某些特性和发展趋势。 明代娱乐场所多样,且颇具时代特色,此为本文第四章之内容。明代最常见的娱乐场所是厅堂,其中家庭中的厅堂娱乐较为多见,它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明人蓄养家班、兴建别墅以供娱乐的风气。晚明最重要的娱乐场合乃酒宴,无剧不成宴、无宴不演剧为当日风尚。此外富有特色的娱乐场所尚有庙宇、广场、河湖水上等。 第五章着重探讨市民文学的娱乐传播,城市娱乐为市民文学提供了“场上传播”和“刊刻传播”两条传播途径,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市民文学内容的影响甚大。用于表演的底本与阅读文本差异明显,艺人的加工使底本内容更加丰富。此外,从书坊刊刻目录可知当日文本传播情形,传播热点亦一目了然。吴越刊刻的兴盛使这一地区成为市民文学传播的中心。“场上传播”和“刊刻传播”二者,共同创造了吴越市民文学娱乐传播的繁荣。 本稿“下编”着重于市民文学特性的研究与揭示。晚明,市民文学不仅受生存方式的制约,同时亦受到明下叶风起云涌的新人文思潮的影响。二者相互交织,共同规定了市民文学的特质。 新人文思想在吴越地区传播广泛,李贽、徐渭、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等新人文思潮的“主将”与吴越关系密切。诸君思想最主要的渊源当是“心学”,各人的主张皆形成、成熟于吴越地区。他们的学说又在吴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和”。在这一思想氛围中,浸染最深者乃吴越市民文人,他们的身上有着与传统 文人不一般之新人格。新人格的外化表现之一即对市民文学之态度和贡献。本文 认为,吴越市民文人是晚明市民文学创作群体中的主力军,其从事市民文学事业 更为自觉。这种“自觉”一方面表现为作品数量众多,另一方面表现为群体间的 相互砒砺:文人交往自发以市民文学品评为重要内容,形成较为浓厚的研讨氛围, 有利于市民文学的健康发展。书商刊刻出版市民文学作品,客观上刺激了其繁荣。 新人文思想又借“娱乐”之“掩护”,渗透于市民文学的内容中。作为市民 文学基本文学风貌的“娱乐性”,其本质并非“娱乐”本身,而是其所蕴涵的世 俗精神。对世俗生活的深切关照,正是新人文思想的题中之义。本文从题材入手, 考察市民文学内容的世俗性,及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力度、所显示出的时代精 神、市民的“叛逆”思想、价值观念等。时事题材映照出市民阶层对社会信息的 需求、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知晓欲望;公案题材与明代律治关系密切,法律知识和 社会经验的普及十分必需,市民阶层在国家律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人情题材在 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市民阶层对现实生活中两性关系之态度—为女性的不公鸣 不平,对“情为人本”的呼唤和追求;清赏题材是现实生活中清玩风尚的折射, 清玩之精神内涵乃立足世俗,意存高雅,愉情适性,其对市民文人影响深远:商 贾题材较全面地反映了商品经济时代的社会生活,商人形象趋于完美,且寄托时 代之最新价值观念,而商业道德与传统文化契合紧密,是儒家文化的某种变通和 转化。 市民文学的生存方式决定了“通俗”乃其基本特性。市民文学最广大的接受 群体是市民,故不通俗不能传播。市民文人对“里耳”的文化层次、欣赏趣味的 体察,反映在对市民文学的语言、文体等的规定和要求之中。明代后期的市民文 学更侧重于反映市井人物的市井生活,反映市民真切的情感意向,此亦为“通俗” 之另一端。
临川版采茶戏《牡丹亭》
作者: 黄文锡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1
描述: 戏剧大师汤显祖的故乡临川是江西抚州市,去年10月,正值他诞生460周年之际,第一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在当地隆重揭幕,首场演出便是"临川版采茶戏"《牡
吴炳剧作研究
作者: 张雅玲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粲花斋五种》 轻喜剧 吴炳 日期:2006
描述: 吴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传奇戏曲作家,“临川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喜剧作家的杰出代表。吴炳一生共创作剧本五部,《情邮记》、《绿牡丹》、《疗妒羹》、《西园记》、《画中人》,合称“粲花斋五种”。尽管吴炳的剧作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对吴炳戏曲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本文旨在通过对吴炳剧作的艺术特色、历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和考量,填补吴炳剧作研究的空隙。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吴炳剧作的艺术特色。从题材来看,吴炳剧作多描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推崇真情,情节结撰多无所依傍,凭空虚构,表现了他的创造精神。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男性主人公多为痴情才子,他们认为情感生活重于功名,这是对传统士人形象的巨大超越;女性主人公多为貌美而才高的佳人,在貌与才之间,作者更加突出其才华,充分体现了吴炳对于女性才能的激赏。在行当的运用上,除传统生旦行当外,净丑行当备受吴炳青睐,净丑行当的地位较以往传奇中有较大的提高,且对强化剧作的喜剧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吴炳剧作的语言雅洁优美,通俗晓畅,既重词采,又能严守音律。吴炳的剧作在审美品格上更加重视喜剧性和娱乐性,追求令人解颐的喜剧效果,在喜剧性格的塑造和喜剧情境的营造方面显示了高超的技巧。他的喜剧场面不大,矛盾冲突不十分激烈,剧情的发展多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对反面人物的讽刺也掌握了恰当的分寸,多为充满浪漫气息的轻喜剧,正是这些轻喜剧奠定了吴炳在明清传奇史上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通过吴炳与汤显祖、李渔剧作之比较,凸显吴炳剧作的独特性、明确其历史地位。吴炳上承汤显祖,歌颂真情,相对于汤显祖的侧重凸现、肯定生理层面的情欲,吴炳剧作中的“情”则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欲”退到了次要地位,在他的剧作中男女之间不止是一见钟情,还有情感、思想的深入交流;在汤显祖的剧作中“情”与“理”相对抗,二者不相容,而吴炳剧作所宣扬的情少有对抗性,情感实现的过程淡化了与理的冲突。在词采上吴炳亦追步汤显祖,注重文辞的典丽华美,但同时又吸收吴江派曲家朴素本色并恪守音律的优长,实现了“文律双美”的追求。吴炳下启李渔,重视戏曲的娱乐性和舞台性,吴炳的传奇戏曲创作可以看作是以李渔为代表的风情喜剧创作的先声。吴炳剧作精于结构,巧于布局的创作手法、对于人物宾白的重视,对于情节新奇的追求等都对李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对情的表现上,由于李渔和吴炳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和理想追求的不同,两者剧作中的“情”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新感性的萌生和失范---中晚明两位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文论
作者: 刘哲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感性 价值 更新日期:2022-10-30
描述: 中晚明发生过一场思想(包括文艺)启蒙运动,在学术界已近于公认之事,这里没有什么异议。其中涌现了象徐渭、李蛰、汤显祖、公安三袁以至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张岱、顾黄王三大家等极富创造性的启蒙(或准启蒙)思想家,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高濂及其《玉簪记》研究
作者: 郭迎晖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意境 高濂 玉簪记 日期:2002
描述: 该文以高濂的思想和《玉簪记》作品作为出发点,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比较同时代、同题材的作品,认为:《玉簪记》以道姑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的爱情为主线,先于汤显祖《牡丹亭》、孟称舜《娇红记》,提出了反对宗教势力和"以理制情"封建理学观念的主题,以细致的笔墨刻画了陈?
上页 1 2 3 ... 5 6 7 ... 66 67 6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